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自愈型微胶囊在沥青路面中的力学行为及性能需求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30页
        1.2.1 沥青本身自愈合能力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自愈合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3 沥青自愈合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4 微胶囊力学性能研究现状第26-29页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29-30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路线第30-33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1页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31-33页
第二章 沥青混合料数字试件及离散元参数的确定第33-57页
    2.1 沥青混合料数字试件的构建第33-38页
        2.1.1 沥青混合料数字试件的生成方法第33-34页
        2.1.2 混合料体积级配和平面面积级配的关系第34-35页
        2.1.3 各粒径粗集料个数第35-36页
        2.1.4 粗集料不规则形状的生成第36页
        2.1.5 粗集料随机投放第36-37页
        2.1.6 二维数字试件的可视化第37-38页
    2.2 离散元方法简介第38-41页
        2.2.1 基本假设第39页
        2.2.2 力学理论模型第39页
        2.2.3 颗粒间接触模型第39-41页
    2.3 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参数的选择第41-51页
        2.3.1 沥青混合料离散单元力学模型的选择第42-43页
        2.3.2 沥青砂浆的粘弹性接触模型第43-45页
        2.3.3 宏观性能与细观离散元参数之间的关系第45-51页
    2.4 沥青混合料中离散元参数的确定第51-55页
        2.4.1 主要离散元参数及确定方法第51-52页
        2.4.2 沥青砂浆细观连接参数的确定第52-54页
        2.4.3 沥青砂浆粘弹性参数确定第54-55页
        2.4.4 集料细观参数的确定第55页
    2.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中微胶囊的多尺度受力分析第57-79页
    3.1 重载交通荷载作用分析第57-59页
        3.1.1 荷载图式的确定第58-59页
        3.1.2 轴载与轮胎接地压力关系的确定第59页
    3.2 宏-细观尺度下沥青路面荷载响应分析第59-71页
        3.2.1 离散元基本模型参数的选取第60-61页
        3.2.2 宏-细观尺度下沥青路面结构离散元模型第61-63页
        3.2.3 宏-细观尺度下沥青路面离散元参数第63-65页
        3.2.4 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宏-细观结构的力学响应第65-71页
    3.3 微观尺度下微胶囊的受力分析第71-78页
        3.3.1 微胶囊自愈合体系微结构建模第71-73页
        3.3.2 微胶囊自愈合体系中离散元参数的确定第73-76页
        3.3.3 微观尺度下微胶囊的受力分析第76-78页
    3.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四章 微胶囊各组分受力分析及破裂位置预测第79-99页
    4.1 微胶囊受力模型第79-82页
        4.1.1 微胶囊模型的几何参数第79-80页
        4.1.2 微胶囊的材料属性第80页
        4.1.3 微胶囊的受力分析第80-81页
        4.1.4 微胶囊受压模型的建立第81页
        4.1.5 荷载和约束的确定第81页
        4.1.6 网格划分第81-82页
    4.2 微胶囊的模拟结果分析第82-92页
        4.2.1 不同作用力下微胶囊的应力分布状况第82-86页
        4.2.2 不同作用力下微胶囊的位移分布状况第86-89页
        4.2.3 微胶囊的总体分析第89-92页
    4.3 微胶囊模型的多参数综合分析第92-97页
        4.3.1 囊壁材料弹性模量对微胶囊受力的影响第92-93页
        4.3.2 微胶囊尺寸大小对微胶囊受力的影响第93-95页
        4.3.3 囊壁厚度对微胶囊受力的影响第95-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微胶囊可裂性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第99-124页
    5.1 扩展有限元法基本理论第99-103页
        5.1.1 单位分解法第100-101页
        5.1.2 水平集法第101-102页
        5.1.3 扩展有限元法求解步骤第102-103页
    5.2 基体内含微胶囊颗粒的数值模拟方法第103-105页
    5.3 微胶囊自愈合机理和断裂力学基础第105-115页
        5.3.1 微胶囊自愈合机理与断裂力学第105-106页
        5.3.2 应力强度因子K第106-107页
        5.3.3 能量释放率G第107-108页
        5.3.4 应力强度因子K和能量释放率G之间的关系第108-110页
        5.3.5 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第110-113页
        5.3.6 断裂准则第113-115页
    5.4 改进扩展有限元模型的验证第115-123页
        5.4.1 应力强度因子对比分析第115-118页
        5.4.2 改进扩展有限元法模拟裂纹扩展第118-123页
    5.5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六章 沥青路面中微胶囊可裂性的性能要求第124-140页
    6.1 裂纹和单个微胶囊的相互作用第124-131页
        6.1.1 微胶囊力学参数和位置对裂尖断裂参数的影响第124-127页
        6.1.2 含微胶囊的沥青基体中的裂纹扩展第127-131页
    6.2 裂纹和两个微胶囊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31-133页
    6.3 微胶囊在沥青胶浆中的可裂性总结第133-135页
        6.3.1 微胶囊的可裂性要求第133-134页
        6.3.2 常见的微胶囊性能参数第134-135页
    6.4 微胶囊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第135-139页
        6.4.1 裂纹扩展速率模型第136页
        6.4.2 可破裂的微胶囊对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第136-138页
        6.4.3 裂纹扩展速率的理论解析第138-139页
    6.5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结论及展望第140-145页
    主要结论第140-143页
    创新点第143页
    进一步研究建议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剪力墙结构考虑动力效应的弹塑性计算模型及地震反应分析
下一篇:3D打印即刻种植牙的精确度及表面矿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