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20页 |
(一) 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三)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6-18页 |
(四) 资料来源 | 第18页 |
(五) 创新点 | 第18-20页 |
一、建国后(1953-1965)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阶段概述 | 第20-46页 |
(一) 初步建设阶段(1953-1957) | 第20-30页 |
1. 有计划的建设气象台站 | 第20-22页 |
2. 全面提高观测业务 | 第22-25页 |
3. 预报业务质量有所提高 | 第25-27页 |
4. 完善气象资料 | 第27页 |
5. 预报服务效果突出 | 第27-30页 |
(二) 快速发展阶段(1958-1962) | 第30-38页 |
1. 建设台站服务网,大力整顿各级气象台站 | 第30-31页 |
2. 贯彻新的预报方法,积极进行预报改革 | 第31-33页 |
3. 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工作,提高预报质量 | 第33-34页 |
4. 开展海洋预报服务,建设海洋气象服务网 | 第34-35页 |
5. 气象科研工作全面发展 | 第35-38页 |
(三) 调整巩固阶段(1963-1965) | 第38-46页 |
1. 调整台站服务网,加强管理工作 | 第38-39页 |
2. 测报质量逐年提高 | 第39-40页 |
3. 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纳入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 | 第40-41页 |
4. 继续贯彻大中小结合预报方法,进行“八字措施”补课工作 | 第41-43页 |
5. 加强技术指导,召开专业座谈会 | 第43-44页 |
6. 科研工作以农业生产为重点 | 第44-46页 |
二、积极发展气象事业为农业生产和灾害防治服务 | 第46-65页 |
(一) 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和防汛抗洪服务 | 第46-54页 |
1. 天气预报为农业生产服务 | 第46-50页 |
2. 天气预报为防汛抗洪服务 | 第50-54页 |
(二) 人工控制局部天气为农业生产和灾害防治服务 | 第54-65页 |
1. 人工降水 | 第54-57页 |
2. 人工消雹 | 第57-59页 |
3. 闪电制肥 | 第59-62页 |
4. 防霜防冻 | 第62-65页 |
三、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与生产救灾的经验与启示 | 第65-70页 |
(一) 领导重视,全面规划 | 第65-66页 |
(二) 善于总结群众实践经验,满足群众要求 | 第66-67页 |
(三) 坚持气象工作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针 | 第67-68页 |
(四) 夯实气象工作的基础,突出做好天气预报 | 第68-69页 |
(五) 大力开展应用性科研工作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附录 | 第79-84页 |
附件 | 第84-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