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PETG的简介 | 第11-12页 |
1.2 PETG制品的发展与应用 | 第12-13页 |
1.3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3-16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3.2 PETG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聚酯材料的降解 | 第16页 |
1.5 r-PETG的扩链改性及其方法 | 第16-19页 |
1.5.1 延长熔融缩聚时间 | 第17页 |
1.5.2 固相缩聚法 | 第17-19页 |
1.5.3 化学扩链法 | 第19页 |
1.6 扩链剂的种类 | 第19-22页 |
1.6.1 双噁唑啉类 | 第19-20页 |
1.6.2 双/多环氧化合物类 | 第20页 |
1.6.3 二异氰酸酯类 | 第20-21页 |
1.6.4 酸酐类 | 第21-22页 |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2-23页 |
1.7.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页 |
1.7.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1.8 本文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2章 扩链剂亚磷酸三苯酯对r-PETG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2.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25-26页 |
2.2.3 实样制备 | 第26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7页 |
2.3.1 TPPi与r-PETG的扩链反应 | 第27页 |
2.3.2 反应温度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3 混炼转速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2.3.4 TPPi用量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5 扩链剂用量对分子量大小与分布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6 扩链剂对r-PETG分子量与端羧基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7TPPi用量对r-PETG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2.3.8 r-PETG扩链前后的红外分析 | 第35-36页 |
2.3.9 TPPi用量对r-PETG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两步法扩链改性r-PETG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 第38-58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38-39页 |
3.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39页 |
3.2.3 试样制备 | 第39-40页 |
3.2.4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6页 |
3.3.1 各种扩链剂与使用方法的效果比较 | 第41-42页 |
3.3.2 两步法扩链剂联用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3 扩链剂联用对r-PETG的线性粘弹性研究 | 第43-53页 |
3.3.4 剪切对扩链体系瞬态应力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页 |
3.3.6 热失重分析 | 第54-55页 |
3.3.7 扩链剂对r-PETG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55-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改性r-PETG发泡性能的研究 | 第58-65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9页 |
4.2.2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 第59页 |
4.2.3 试样制备 | 第59-60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60-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4.3.1 冷却过程中温度对泡孔形态结果的影响 | 第61页 |
4.3.2 扩链剂用量对泡孔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3 螺杆转速对泡孔形态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