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问题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8-12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页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第8-9页
    三、文献综述第9-11页
    四、主要研究方法第11页
    五、论文结构第11-12页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第12页
第一章 公共场所隐私权概述第12-20页
    第一节 隐私权与公共场所第12-16页
        一、隐私权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12-13页
        二、公共场所的概念及特点第13-15页
        三、公共场所出现隐私权保护问题的必然性第15-16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隐私权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第16-20页
        一、公共场所存在隐私权的依据第16-18页
        二、公共场所隐私权在中国的特殊性第18-20页
第二章 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限制第20-26页
    第一节 限制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正当性第21-22页
        一、公共利益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限制第21页
        二、权利不得滥用原则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限制第21-22页
    第二节 与其他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的协调原则第22-24页
        一、利益衡量原则第22-23页
        二、比例原则第23-24页
    第三节 对公共场所隐私权进行限制的内容第24-26页
        一、限制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主要内容第24-25页
        二、对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限制第25-26页
第三章 侵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表现形态第26-35页
    第一节 公共场所的拍摄、跟踪行为第26-30页
        一、发生在公共场所的拍摄行为第26-27页
        二、超出限度的接近、尾随跟踪行为第27-28页
        三、案例分析第28-30页
    第二节 公共场所的新闻报道行为第30-32页
        一、新闻媒体报道的行为第30-31页
        二、案例分析第31-32页
    第三节 管理者的监管行为第32-34页
        一、公共场所的监控行为第32-33页
        二、公共场所的安检行为第33页
        三、案例分析第33-34页
    第四节 特殊公共场所侵犯隐私权的情形第34-35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建议第35-39页
    第一节 宪法保护之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直接保护与间接保护之争第35-36页
    第二节 公法保护之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第36-38页
        一、刑法对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建议第37页
        二、行政法对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的完善建议第37-38页
    第三节 私法保护之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公司信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英国与越南战略村计划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