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1-26页 |
第一章 辐射带粒子动力学基本理论概述 | 第26-35页 |
1.1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第26-31页 |
1.2 太阳能量粒子和截止刚度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高能质子观测数据来源及数据验证 | 第35-50页 |
2.1 FY-1 系列卫星高能质子探测仪器 | 第35-37页 |
2.2 NOAA系列卫星高能质子探测仪器 | 第37-40页 |
2.3 高能质子观测数据验证 | 第40-49页 |
2.3.1 高能质子观测数据干扰分析 | 第40-41页 |
2.3.2 高能质子观测数据一致性分析 | 第41-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观测现象和数据选用分析 | 第50-65页 |
3.1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观测现象 | 第50-57页 |
3.2 数据选用及分析 | 第57-64页 |
3.2.1 高能质子观测数据选用和处理 | 第57-62页 |
3.2.2 其它相关数据选用 | 第62-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太阳和地磁扰动期间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事件动态分析 | 第65-113页 |
4.1 事件 1(2000年4月) | 第65-74页 |
4.1.1 2000.4.3~4.9 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 第65-66页 |
4.1.2 事件1高能质子捕获响应动态特征 | 第66-72页 |
4.1.3 事件1高能质子损失响应动态特征 | 第72-74页 |
4.2 事件 2(2000年7月) | 第74-82页 |
4.2.1 2000.7.13~7.19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 第74-76页 |
4.2.2 事件2高能质子捕获响应动态正 | 第76-81页 |
4.2.3 事件2高能质子损失响应动态特征 | 第81-82页 |
4.3 事件 3(2001年3月) | 第82-91页 |
4.3.1 2001.3.28~4.4 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 第82-84页 |
4.3.2 事件3高能质子捕获动态响应特征 | 第84-88页 |
4.3.3 事件3高能质子损失响应动态特征 | 第88-91页 |
4.4 事件4和事件 5(2003年万圣节期间) | 第91-103页 |
4.4.1 2003.10.25~11.29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 第91-92页 |
4.4.2 事件 4、5 高能质子捕获响应动态特征 | 第92-100页 |
4.4.3 事件 4、5 高能质子损失响应动态特征 | 第100-103页 |
4.5 高能质子捕获产生机制讨论 | 第103-107页 |
4.6 高能质子损失产生机制讨论 | 第107-110页 |
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五章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事件统计分析 | 第113-124页 |
5.1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事件统计 | 第113-114页 |
5.2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与地磁扰动(Dst表征)的相关关系 | 第114-117页 |
5.3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与太阳能量粒子相关关系 | 第117-118页 |
5.4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与行星际环境因素变化相关关系 | 第118-120页 |
5.5 高能质子捕获和损失与太阳活动程度(F10.7 表征)相关关系 | 第120-122页 |
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博士学习期间主要完成文章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