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中国基层工会转型研究--以“信阳模式”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导言第7-10页
    1.1 社会转型与农民工问题的凸显第7-8页
    1.2 中国工会组织的困境第8-9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第2章 文献回顾第10-24页
    2.1 工会的四张面孔第10-13页
        2.1.1 阶级斗争视角下的工会第10-11页
        2.1.2 劳资合作视角下的工会第11页
        2.1.3 超越论视角下的工会第11-12页
        2.1.4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工会第12-13页
    2.2 当代中国工会研究的再梳理第13-19页
    2.3 小结与本文的研究框架第19-24页
        2.3.1 对于既有研究的反思第19-20页
        2.3.2 重建阶级理论下的工会研究框架第20-22页
        2.3.3 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3章 “信阳模式”产生的动力学分析第24-33页
    3.1 国家:悄然打开的制度空间第25-26页
    3.2 地方政府:劳务经济催生的组织需求第26-27页
    3.3 基层工会:重建自身定位的尝试第27-29页
    3.4 外出务工者群体:工会转型的动力源泉第29-31页
    3.5 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信阳模式”的运行逻辑与三重悖论第33-43页
    4.1 组织覆盖与“圈子悖论”第33-36页
        4.1.1 组织覆盖的成效第33-34页
        4.1.2 组织中的“圈子悖论”第34-36页
    4.2 概念生产与“价值悖论”第36-39页
        4.2.1 组织价值的倡导第36-38页
        4.2.2“价值悖论”的生成第38-39页
    4.3 行动扩展与“借力悖论”第39-41页
        4.3.1 以行动回应诉求第39-40页
        4.3.2 无可奈何的“借力悖论”第40-41页
    4.4 小结第41-43页
第5章 总结:从“信阳模式”看基层工会转型第43-47页
    5.1“信阳模式”的基本经验第43-44页
    5.2 中国基层工会改革的困境与未来第44-46页
    5.3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3页
附录A 深度访谈提纲第53-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需求替代情形下库存策略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