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单向板与双向板区分界限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发展概述 | 第10-14页 |
1.3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受力特点分析 | 第15-16页 |
1.5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简化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6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1.6.1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6.2 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理论分析 | 第19-38页 |
2.1 概述 | 第19页 |
2.2 板的经典解法 | 第19-23页 |
2.3 板的数值法和近似法 | 第23-26页 |
2.3.1 有限元法的特点 | 第24页 |
2.3.2 有限元法基本分析步骤 | 第24-26页 |
2.4 有限元法分析的非线性问题 | 第26-29页 |
2.4.1 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 | 第26-27页 |
2.4.2 Newton-Raphson法 | 第27-28页 |
2.4.3 增量法 | 第28-29页 |
2.5 有限元方法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2.6 钢材和混凝土的本构理论及破坏准则 | 第30-33页 |
2.6.1 混凝土的本构理论及破坏准则 | 第30-32页 |
2.6.2 钢材的本构理论及破坏准则 | 第32-33页 |
2.7 钢-混凝土组合板有限元模型 | 第33-37页 |
2.7.1 基本假定 | 第33页 |
2.7.2 分析参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2.7.3 模型尺寸的选取 | 第34-35页 |
2.7.4 模型单元的选取 | 第35-36页 |
2.7.5 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 | 第36页 |
2.7.6 建立模型的方法 | 第36页 |
2.7.7 相关参数的选取 | 第36-37页 |
2.8 钢-混凝土组合板计算模型示图 | 第3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钢-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38-56页 |
3.1 弹性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45页 |
3.1.1 考虑剪力连接程度影响 | 第38-42页 |
3.1.2 考虑边界条件影响 | 第42-45页 |
3.2 弹塑性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5页 |
3.2.1 考虑剪力连接程度影响 | 第46-51页 |
3.2.2 考虑边界条件影响 | 第51-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单向板与双向板区分界限的确定 | 第56-66页 |
4.1 板的反力和内力变化规律 | 第56-60页 |
4.1.1 支承边反力分布及变化规律 | 第56-58页 |
4.1.2 弯矩分布及变化规律 | 第58-60页 |
4.2 单、双向板区分界限的确定 | 第60-64页 |
4.2.1 规范中混凝土板单、双向板的区分界限 | 第60-61页 |
4.2.2 单、双向板划分依据 | 第61页 |
4.2.3 单、双向板区分的界限的建议 | 第61-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