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回顾 | 第15-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1 职业生涯与职业选择概念 | 第15页 |
2.1.2 大学生村官与村务专职工作者概念 | 第15-16页 |
2.2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2.1 国外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2.2.2 国内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分析 | 第17页 |
2.3 员工-组织双向视角的职业管理 | 第17-19页 |
2.4 国内关于村务工作者的研究概述 | 第19-23页 |
2.4.1 大学生村官制度概述 | 第19-21页 |
2.4.2 村务专职工作者政策的研究概述 | 第21-22页 |
2.4.3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分析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基于员工-组织关系的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现状 | 第25-38页 |
3.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管理经历的三个时期 | 第27-33页 |
3.1.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管理松散期(2006 年至2011年) | 第27-29页 |
3.1.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绩效管理期(2011 年至2015年) | 第29-31页 |
3.1.3 当前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管理瓶颈期 | 第31-33页 |
3.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的三个时期 | 第33-38页 |
3.2.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探索期(工作三年以内) | 第34页 |
3.2.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成长期(工作三年至五年) | 第34-35页 |
3.2.3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衰退期(工作五年以上) | 第35-38页 |
第4章 基于员工-组织关系的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分析 | 第38-53页 |
4.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发展需求分析 | 第38-44页 |
4.1.1 类型一:希望进入体制内 | 第38-39页 |
4.1.2 类型二:因家庭原因而辞职(或者可能辞职的) | 第39-40页 |
4.1.3 类型三:兼任村两委或有开发第二职业 | 第40-42页 |
4.1.4 类型四:成功进入体制内 | 第42-43页 |
4.1.5 类型五:对有职业倦怠又无法辞职 | 第43-44页 |
4.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44-46页 |
4.2.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情况简述 | 第44页 |
4.2.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期望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44-46页 |
4.3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优劣势分析及管理挑战 | 第46-53页 |
4.3.1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作为职业选择的优势分析 | 第46-48页 |
4.3.2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作为职业选择的劣势分析 | 第48页 |
4.3.3 英林镇招聘村务专职工作者的优劣势分析 | 第48-53页 |
第5章 双向视角下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管理对策和建议 | 第53-61页 |
5.1 组织视角下的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对策和建议 | 第53-57页 |
5.1.1 营造舆论宣传导向 | 第53-54页 |
5.1.2 完善流动出路选择 | 第54-55页 |
5.1.3 鼓励扶持自主创业 | 第55-56页 |
5.1.4 健全教育管理机制 | 第56-57页 |
5.1.5 做好职业生涯引导 | 第57页 |
5.2 个人视角下的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生涯管理对策和建议 | 第57-61页 |
5.2.1 重新自我认识和评估 | 第57-58页 |
5.2.2 明确职业需求和目标 | 第58-59页 |
5.2.3 适时调整职业规划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2页 |
6.3 论文存在的不足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职业期望问卷调查表 | 第67-70页 |
附录B 英林镇村务专职工作者管理暂行规定(晋英委[2011]73 号) | 第70-7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