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第一章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及雷帕霉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第12-20页 | 
| 1.1 干细胞特性 | 第13-14页 | 
| 1.2 卵巢雌性生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1.2.1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PGCs) | 第14页 | 
| 1.2.2 卵子库理论的争论 | 第14-16页 | 
| 1.2.3 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分离方法 | 第16-17页 | 
| 1.2.4 雌性生殖干细胞的检测及特异性标记 | 第17-18页 | 
| 1.3 雷帕霉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 1.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9-20页 | 
| 试验研究 | 第20-38页 | 
| 第二章 小鼠卵巢源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20-32页 | 
| 2.1 材料 | 第20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 2.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20页 | 
| 2.2 方法 | 第20-25页 | 
| 2.2.1 溶液配制 | 第20-21页 | 
| 2.2.2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定位 | 第21页 | 
| 2.2.3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饲养层的制备 | 第21-22页 | 
| 2.2.4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分离 | 第22-23页 | 
| 2.2.5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传代(feeder-dependent) | 第23页 | 
| 2.2.6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冻存 | 第23页 | 
| 2.2.7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复苏 | 第23-24页 | 
| 2.2.8 类胚体的形成 | 第24页 | 
| 2.2.9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第24页 | 
| 2.2.10细胞RNA提取及qRT-PCR检测FGSCs特定基因的表达 | 第24-25页 | 
| 2.3 结果 | 第25-30页 | 
| 2.3.1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定位 | 第25-26页 | 
| 2.3.2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6页 | 
| 2.3.3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26-27页 | 
| 2.3.4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检测 | 第27页 | 
| 2.3.5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定量PCR检测 | 第27-28页 | 
| 2.3.6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免疫荧光检测 | 第28-29页 | 
| 2.3.7 小鼠雌性生殖干细胞向三胚层分化检测 | 第29-30页 | 
| 2.4 讨论 | 第30-31页 |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雷帕霉素对小鼠卵巢组织和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影响 | 第32-38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页 | 
| 3.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 3.2 方法 | 第32-33页 | 
| 3.2.1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2页 | 
| 3.2.2 实验动物处理 | 第32-33页 | 
| 3.2.3 HE染色 | 第33页 | 
| 3.2.4 卵巢组织RNA提取及qRT-PCR | 第33页 | 
| 3.2.5 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第33页 | 
| 3.3 结果 | 第33-36页 | 
| 3.3.1 卵巢HE染色结果 | 第33-34页 | 
| 3.3.2 定量PCR检测雷帕霉素对小鼠卵巢组织及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3.3 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 | 第35-36页 | 
| 3.4 讨论 | 第36-37页 | 
| 3.5 小结 | 第37-38页 | 
| 结论 | 第3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附录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