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平凉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1.2.1 苹果产业的探索起步阶段 | 第10-11页 |
1.2.2 苹果产业的规模建园阶段 | 第11页 |
1.2.3 苹果产业的开发阶段 | 第11页 |
1.2.4 苹果产业的扩量提质增效阶段 | 第11-12页 |
1.3 平凉地区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3.1 苹果产业总体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2 苹果产业区域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4 平凉苹果发展优势和潜力分析 | 第15-16页 |
1.4.1 区位优势独特 | 第15页 |
1.4.2 市场前景广阔 | 第15页 |
1.4.3 发展基础较好 | 第15页 |
1.4.4 潜在机遇颇多 | 第15页 |
1.4.5 生产环境优越 | 第15-16页 |
1.5 平凉地区苹果传统种植技术 | 第16-19页 |
1.5.1 灌水技术 | 第16页 |
1.5.2 秋季早施肥技术(刘捍中, 1992) | 第16页 |
1.5.3 果园生草技术 | 第16-17页 |
1.5.4 疏花疏果技术 | 第17页 |
1.5.5 采后管理技术(汪景彦, 1993)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平凉地区气候与苹果产业的关系 | 第19-23页 |
2.1 平凉地区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2 平凉地区苹果生长及产量特征 | 第20页 |
2.3 气象因子对苹果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0页 |
2.3.2 热量条件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3 降雨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4 光照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第22页 |
2.4 主要气象因子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覆草技术对苹果生长的影响 | 第23-2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页 |
3.1.1 实验区基本状况 | 第23页 |
3.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3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3.2.1 不同覆草年份对果树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2 不同覆草年份对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3 不同覆草年份对苹果产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4 不同覆草年限苹果生长、品质和质量之间相关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间伐和营养注射技术对苹果生长的影响 | 第28-32页 |
4.1 果园间伐对苹果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4.1.1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8页 |
4.1.2 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4.2 营养注射对苹果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4.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0页 |
4.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4.3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平凉地区苹果产业发展规划 | 第32-39页 |
5.1 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 第32-33页 |
5.1.1 规模总量较小 | 第32页 |
5.1.2 管理相对粗放 | 第32页 |
5.1.3 开发层次不高 | 第32-33页 |
5.1.4 服务能力薄弱 | 第33页 |
5.1.5 整体效益较低 | 第33页 |
5.2 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 | 第33-34页 |
5.2.1 发展方向 | 第33页 |
5.2.2 发展目标 | 第33-34页 |
5.3 区域布局 | 第34-35页 |
5.3.1 西部葫芦河流域苹果优势产区布局 | 第34页 |
5.3.2 东部泾河流域苹果优势产区布局 | 第34-35页 |
5.4 建设重点 | 第35-37页 |
5.5 建设项目 | 第37-3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