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施工期塌方机理及处置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隧道塌方原因及处置方法 | 第11-13页 |
1.2.2 隧道塌方机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13-16页 |
1.2.3 隧道塌方支护加固机理的研究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海底隧道施工风险及塌方影响因素 | 第18-24页 |
2.1 海底隧道施工风险 | 第18-19页 |
2.2 海底隧道塌方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2.2.1 不良地质条件 | 第19-20页 |
2.2.2 地下水因素 | 第20-21页 |
2.2.3 设计因素 | 第21-22页 |
2.2.4 施工和管理因素 | 第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常见隧道塌方支护方法及处置技术分析 | 第24-30页 |
3.1 隧道塌方处置预支护方法分析 | 第24-25页 |
3.2 隧道塌方常见处置方法 | 第25-30页 |
3.2.1 浅埋隧道的塌方处置 | 第25-26页 |
3.2.2 隧道洞口段的塌方处置 | 第26-28页 |
3.2.3 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的塌方处置 | 第28-30页 |
第4章 隧道塌方处置现场处置方法 | 第30-41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4.1.1 事件描述 | 第30-31页 |
4.1.2 塌方段地质水文情况 | 第31-32页 |
4.1.3 该段施工方案 | 第32-33页 |
4.1.4 事件现场照片 | 第33页 |
4.2 塌方原因 | 第33-35页 |
4.2.1 地质勘探与设计方面 | 第33-34页 |
4.2.2 现场实施方面 | 第34-35页 |
4.2.3 应急处理方面 | 第35页 |
4.3 处置情况 | 第35-41页 |
4.3.1 塌体控制 | 第36页 |
4.3.2 塌体表面处理 | 第36-37页 |
4.3.3 塌体坡脚加固 | 第37页 |
4.3.4 塌体内部处理 | 第37-38页 |
4.3.5 拱顶上部塌腔处理 | 第38-39页 |
4.3.6 隧洞开挖支护 | 第39页 |
4.3.7 塌方体二次开挖支护 | 第39-40页 |
4.3.8 监控测量 | 第40-41页 |
第5章 隧道塌方处置计算及优化分析 | 第41-50页 |
5.1 隧道塌方处置的一般原则 | 第41页 |
5.2 隧道塌方处置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 第41-48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42页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5.3 隧道塌方处置优化途径 | 第48-50页 |
5.3.1 开挖方法选择 | 第48页 |
5.3.2 支护方式选择 | 第48-49页 |
5.3.3 信息化指导施工 | 第49页 |
5.3.4 提高智能监测水平 | 第49-5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