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布鲁斯·N·沃勒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的来源、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选题来源第11页
        1.1.2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3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16页
    1.3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与方法第16-19页
        1.3.1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6-17页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3.3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道德责任观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2.1 道德责任与道德责任观第19-21页
        2.1.1 道德与责任第19-20页
        2.1.2 道德责任第20-21页
        2.1.3 道德责任观第21页
    2.2 当代西方两大对立的道德责任观第21-23页
        2.2.1 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第21-22页
        2.2.2 决定主义道德责任观第22-23页
        2.2.3 当代道德责任观冲突与对抗第23页
    2.3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责任观第23-25页
        2.3.1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批判第23-24页
        2.3.2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责任理念第24页
        2.3.3 马克思主义道德责任观的实践特征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沃勒的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第26-36页
    3.1 沃勒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的主要观点第26-30页
        3.1.1 反对承担道德责任的基本主张第26-27页
        3.1.2 道德责任下解放人的自由意志第27页
        3.1.3 拒绝道德责任体系第27-28页
        3.1.4 构建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世界第28-30页
    3.2 沃勒反道德责任的理论依据第30-33页
        3.2.1 道德责任与自然主义不兼容第30-31页
        3.2.2 道德责任的虚幻收益第31-32页
        3.2.3 对道德责任不公平的论证第32-33页
    3.3 沃勒对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批判的回应第33-35页
        3.3.1 沃勒对丹尼尔·丹尼特批判的回应第33-34页
        3.3.2 沃勒对罗伯特·凯恩批判的回应第34页
        3.3.3 沃勒对C·A·坎贝尔批判的回应第34-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沃勒道德责任观思想渊源与哲学基础第36-42页
    4.1 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的历史渊源第36-38页
        4.1.1 古希腊时期对道德与自由的探索第36页
        4.1.2 中世纪对道德责任的神化第36-37页
        4.1.3 近代资产阶级对个性自由的狂热第37-38页
    4.2 沃勒“咖啡与哲学”式的自由辩论第38-39页
        4.2.1 沃勒“朋友圈”的公开辩论第38页
        4.2.2 沃勒对应用伦理的密切关注第38-39页
        4.2.3 沃勒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评论第39页
    4.3 沃勒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的哲学基础第39-41页
        4.3.1 沃勒的哲学自然观与社会观第40页
        4.3.2 沃勒道德观的哲学政治根基第40页
        4.3.3 沃勒对人的本质的哲学思考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沃勒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的评价第42-48页
    5.1 对沃勒道德责任观的基本评价第42-44页
        5.1.1 道德责任观的极端自由主义第42页
        5.1.2 道德责任观的相对主义第42-43页
        5.1.3 道德责任观的虚无主义第43-44页
    5.2 沃勒道德责任观的自我矛盾第44-45页
        5.2.1 反对传统与沿袭传统的矛盾第44页
        5.2.2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第44-45页
        5.2.3 主观诉求与客观效果的矛盾第45页
    5.3 沃勒自由主义道德责任观的危害第45-47页
        5.3.1 助长极端个人主义第45-46页
        5.3.2 破坏社会秩序稳定第46-47页
        5.3.3 妨碍人的全面发展第47页
    5.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东北元坝地区须三气藏致密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下一篇:阳山金矿载金矿物矿物学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