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铂族金属二次资源概况 | 第10-12页 |
1.2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提取方法概况 | 第12-17页 |
1.2.1 火法富集 | 第12-14页 |
1.2.2 湿法富集 | 第14-16页 |
1.2.3 火湿联用富集 | 第16-17页 |
1.3 液固反应浸出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7-24页 |
1.3.1 液固反应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2 液固反应的速率方程的推导 | 第18-24页 |
1.4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动力学研究概况 | 第24-2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6-34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26-29页 |
2.2 实验设备及主要试剂 | 第29-31页 |
2.3 铂族金属化学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4 铂族金属ICP-AES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第3章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工艺优化研究 | 第34-50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34-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3.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搅拌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页 |
3.3.3 NaClO_3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盐酸硫酸比例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5 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6 原料粒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7 [H~+]浓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页 |
3.3.8 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9 单因素优化结果及验证 | 第42页 |
3.4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2-44页 |
3.5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3.6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浸出前后XRD及SEM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族金属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50-69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50-5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4.3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铑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51-67页 |
4.3.1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铂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51-59页 |
4.3.2 失效汽车催化剂中铑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 第59-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5章 失效汽车催化剂浸出液中铂族金属的还原富集研究 | 第69-79页 |
5.1 引言 | 第69页 |
5.2 水合肼还原富集研究 | 第69-73页 |
5.2.1 实验原理 | 第69-70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0页 |
5.2.3 水合肼还原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5.3 硼氢化钠还原富集研究 | 第73-78页 |
5.3.1 实验原理 | 第73-74页 |
5.3.2 硼氢化钠还原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5.3.3 还原过程的微观分析 | 第77-78页 |
5.4 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果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