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焦化废水水质特性 | 第12页 |
| 1.2 焦化废水排放标准 | 第12-14页 |
| 1.3 我国焦化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4-15页 |
| 1.4 我国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 1.4.1 AO工艺 | 第15-16页 |
| 1.4.2 AAO工艺 | 第16页 |
| 1.4.3 AOO工艺 | 第16-17页 |
| 1.4.4 OAO工艺 | 第17页 |
| 1.4.5 AAOO工艺 | 第17-18页 |
| 1.4.6 OHO工艺 | 第18-19页 |
| 1.5 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工程介绍 | 第19页 |
| 1.6 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能耗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1.7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4页 |
| 1.7.1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0-21页 |
| 1.7.2 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1.7.3 创新点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数据统计、工程简介及实验方法 | 第24-30页 |
| 2.1 数据统计 | 第24-26页 |
| 2.1.1 数据来源 | 第24-26页 |
| 2.1.2 计算方法 | 第26页 |
| 2.2 工程简介及工艺介绍 | 第26-28页 |
| 2.2.1 工程简介 | 第26-27页 |
| 2.2.2 工艺介绍 | 第27-28页 |
| 2.3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比选 | 第30-60页 |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 3.2 评价方法概述 | 第31-36页 |
| 3.2.1 模糊理论 | 第31-32页 |
| 3.2.2 层次分析法(AHP) | 第32-35页 |
| 3.2.3 敏感性分析 | 第35-36页 |
| 3.3 焦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比选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3.4 判断矩阵的构建 | 第38-41页 |
| 3.5 排序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 第41-44页 |
| 3.5.1 单排序权重和一致性检验 | 第41-43页 |
| 3.5.2 总排序权重 | 第43-44页 |
| 3.6 方案层指标评分 | 第44-54页 |
| 3.6.1 技术性能 | 第46页 |
| 3.6.2 经济性能 | 第46-50页 |
| 3.6.3 环境影响 | 第50-53页 |
| 3.6.4 管理性能 | 第53-54页 |
| 3.7 最终评分 | 第54-56页 |
| 3.8 敏感性分析 | 第56-57页 |
| 3.9 可变性分析 | 第57-58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典型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的能耗分析—以OHO流化床工艺为例 | 第60-76页 |
| 4.1 引言 | 第60-61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61页 |
| 4.3 模型构建和参数确定 | 第61-72页 |
| 4.3.1 气浮系统 | 第62-63页 |
| 4.3.2 废水输送系统 | 第63-64页 |
| 4.3.3 曝气系统 | 第64-66页 |
| 4.3.4 加药系统 | 第66-67页 |
| 4.3.5 混合系统 | 第67-68页 |
| 4.3.6 污泥处理系统 | 第68-70页 |
| 4.3.7 泥渣输送系统 | 第70页 |
| 4.3.8 污泥脱水系统 | 第70-71页 |
| 4.3.9 公用系统 | 第71页 |
| 4.3.10 总能耗模型 | 第71-72页 |
| 4.4 模型评价与工程验证 | 第72-7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6-77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