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S)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4-43页 |
综述一 原发性痛经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14-20页 |
1 现代医学对PD的认识 | 第14-16页 |
2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 | 第16-17页 |
3 小结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0页 |
综述二 针灸治疗PD的研究概况 | 第20-27页 |
1 针灸治疗痛经的历史沿革 | 第20页 |
2 针灸治疗痛经的古今文献研究 | 第20-21页 |
3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理研究 | 第21页 |
4 针灸治疗 | 第21-23页 |
5 小结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综述三 三阴交、关元穴的研究概况 | 第27-38页 |
1 腧穴特异性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2 三阴交穴的古今研究 | 第29-31页 |
3 关元穴的古今研究 | 第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综述四 针灸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38-43页 |
1 微循环的定义 | 第38页 |
2 针灸对体表微循环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针灸对脑、面部及五官微循环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针灸对脏器微循环的影响 | 第40页 |
5 小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3-74页 |
前言 | 第43-44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44-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9页 |
实验结果 | 第49-61页 |
1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第49-50页 |
2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微循环的影响 | 第50-56页 |
3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前列腺素的影响 | 第56-59页 |
4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子宫MLCK的影响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71页 |
1 寒凝血瘀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病机 | 第61页 |
2 寒凝证类痛经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61-63页 |
3 实验选穴依据 | 第63-64页 |
4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5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 第65-66页 |
6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前列腺素的影响 | 第66-67页 |
7 针刺不同穴位对寒凝证类痛经大鼠MLCK的影响 | 第67-68页 |
8. 针刺不同穴位的腧穴特异性效应机制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总结 | 第74-76页 |
实验分析简表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1页 |
附图 | 第81-84页 |
查新报告 | 第84-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