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8-33页 |
1.2.1 干旱导致树木死亡的机制 | 第18-27页 |
1.2.2 冬季低温冰冻对木质部栓塞的影响及季节性栓塞修复机制 | 第27-33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3.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33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37页 |
第二章 水力学失败和碳饥饿在干旱导致树木死亡中的相对贡献 | 第37-5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9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2.2.1 树木的存活时间 | 第42-43页 |
2.2.2 生长的变化 | 第43-44页 |
2.2.3 水势的变化 | 第44-45页 |
2.2.4 PLC的变化 | 第45-46页 |
2.2.5 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 | 第46-48页 |
2.2.6 NSC浓度的变化 | 第48-52页 |
2.3 讨论 | 第52-57页 |
2.3.1 水力学失败是导致树木死亡的主要原因 | 第53-54页 |
2.3.2 碳限制在不同树种的死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 第54-56页 |
2.3.3 可利用碳有利于干旱中植物的存活 | 第56-57页 |
2.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苗木碳素分配和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58-7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59-60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7页 |
3.2.1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第60-62页 |
3.2.2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NSC浓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3.2.3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3.2.4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水势和栓塞的影响 | 第64-66页 |
3.2.5 遮阴和环剥对刺槐、侧柏气孔导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3.3 讨论 | 第67-69页 |
3.3.1 碳限制对碳素分配和生长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2 碳限制对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3 遮阴和环剥处理对刺槐和侧柏水力学特性影响的异同 | 第69页 |
3.4 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不同材性树木冬春季气穴栓塞的变化、修复和霜冻疲劳 | 第71-95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73-76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73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73-7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6-87页 |
4.2.1 研究区气温的变化 | 第76-77页 |
4.2.2 平均导管(管胞)直径和物候期 | 第77-78页 |
4.2.3 水势的季节变化 | 第78-79页 |
4.2.4 PLC的季节变化 | 第79-80页 |
4.2.5 木质部相对含水量的季节变化 | 第80-81页 |
4.2.6 木质部压力 | 第81-82页 |
4.2.7 木质部汁液渗透势的季节变化 | 第82-83页 |
4.2.8 NSC的季节变化 | 第83-84页 |
4.2.9 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 第84-85页 |
4.2.10 栓塞脆弱性的季节变化 | 第85-87页 |
4.3 讨论 | 第87-93页 |
4.3.1 PLC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 第87-89页 |
4.3.2 栓塞的季节性修复 | 第89-92页 |
4.3.3 霜冻疲劳及修复 | 第92-93页 |
4.4 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95-104页 |
5.1 讨论 | 第95-101页 |
5.1.1 水力学失败和碳限制在干旱导致树木死亡中的作用 | 第95-98页 |
5.1.2 非结构性碳(NSC)在维持水力学特性方面的作用 | 第98-99页 |
5.1.3 NSC在季节性栓塞修复中的作用 | 第99-101页 |
5.2 结论 | 第101-102页 |
5.3 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9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