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问题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价值第10页
        (二) 实践价值第10-11页
    三、国外、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1-13页
        (一) 国内外公共服务发展研究第11-12页
        (二) 国内外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第12-13页
    四、研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可能创新点、存在不足第13-16页
        (一) 研究内容第13-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页
        (三) 可能的创新点第14-15页
        (四) 论文的不足第15-16页
第一章 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6-20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6-18页
        (一) 公共服务第16页
        (二) 标准化第16页
        (三) 公共服务标准化第16-17页
        (四) 公共服务标准化的特点第17-18页
    二、理论基础第18-20页
        (一) 公共产品理论第18页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8-19页
        (三)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现状第20-32页
    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现状第20-22页
        (一) 设立了部分公共服务标准第20-21页
        (二) 形成简单标准流程规范第21页
        (三) 构建了基本组织结构第21-22页
        (四) 逐步实施服务绩效考评第22页
    二、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模式尝试第22-25页
        (一) 系统推进模式的尝试第22-23页
        (二) 统筹城乡管理模式的尝试第23-24页
        (三) 政府管理精细划分模式的尝试第24页
        (四) 驱动经济模式的尝试第24-25页
    三、我国地方政府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创建工作——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第25-32页
        (一) 创建背景第25-26页
        (二) 创建概况第26-27页
        (三) 创建做法第27-29页
        (四) 江宁区进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得失分析第29-32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2-39页
    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一) 缺乏统一、系统的理论指导第32页
        (二) 我国现有的公共服务领域监管透明度不高第32-33页
        (三) 公共标准类别与分布不平衡第33页
        (四) 缺乏整体规划第33-34页
        (五) 缺乏实物标准第34页
        (六) 忽视公共标准的统一性第34-35页
        (七) 公共标准指标的滞后性第35页
    二、成因分析第35-39页
        (一) 标准意识观念需转变第35-36页
        (二) 标准法律法规待健全第36页
        (三) 标准执行体制应加强第36-37页
        (四) 绩效管理体系不科学第37页
        (五) 自身监督机制要提升第37-39页
第四章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借鉴及启示第39-44页
    一、英国、德国的经验做法第39-41页
        (一) 英国:以宪章形式规范公共服务标准第39-40页
        (二) 德国:注重公共服务标准的质量第40-41页
    二、国外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启示第41-44页
        (一) 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须高度重视第41页
        (二) 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第41-42页
        (三) 把明确立法先导作为原则第42页
        (四) 建立全国统一的最低公共服务标准第42-44页
第五章 加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4-50页
    一、明确总体建设导向和思路第44页
    二、遵循基本原则第44-45页
        (一) 坚持依法服务原则第45页
        (二) 坚持系统完善原则第45页
        (三) 坚持统一适应原则第45页
    三、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路径第45-50页
        (一) 建立组织机构第45-46页
        (二) 创设法制系统第46-47页
        (三) 构建内容体系第47页
        (四) 确立运行模式第47页
        (五) 改进绩效管理第47-48页
        (六) 完善监督机制第48-49页
        (七) 增强财政保障第49-50页
结束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暗夜行路》中的女性形象--以阿荣和直子为中心
下一篇:中国地方政府参与文化外交运作研究--基于几个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