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黄瓜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2.1 病原菌简介 | 第12页 |
2.2 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分化 | 第12-13页 |
2.3 菌种保存 | 第13页 |
2.4 发病症状 | 第13页 |
2.5 发病规律 | 第13-14页 |
2.5.1 侵染循环 | 第13页 |
2.5.2 发病条件 | 第13-14页 |
2.6 黄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 第14-15页 |
3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9页 |
3.1 分子标记的概念 | 第15页 |
3.2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5-17页 |
3.2.1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页 |
3.2.2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15-16页 |
3.2.3 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技术的DNA标记技术 | 第16页 |
3.2.4 基于重测序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3.3 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3.3.1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7页 |
3.3.2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17-18页 |
3.3.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8页 |
3.3.4 基因定位 | 第18页 |
3.3.5 品种纯度鉴定 | 第18页 |
3.4 黄瓜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和QTL定位 | 第18-19页 |
3.4.1 黄瓜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 第18-19页 |
3.4.2 黄瓜抗白粉病基因QTL定位 | 第19页 |
4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 第19-22页 |
4.1 单片段代换系的概念 | 第19-20页 |
4.2 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原理 | 第20页 |
4.3 单片段代换系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4.3.1 QTL鉴定与定位 | 第20页 |
4.3.2 QTL精细定位与克隆 | 第20-21页 |
4.3.3 基因效应分析 | 第21页 |
4.3.4 杂种优势研究 | 第21页 |
4.3.5 聚合育种 | 第21-22页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于SNP标记的黄瓜抗白粉病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鉴定及候选基因预测 | 第23-39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1.1 SSSL0.7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23-24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1.1.2 白粉菌接种及抗性表型鉴定 | 第23-24页 |
1.2 次级F_2群体构建及利用SSR标记进行抗白粉病重组株鉴定 | 第24-27页 |
1.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1.2.2 白粉菌接种及抗性表型鉴定 | 第24-25页 |
1.2.3 重组株鉴定 | 第25-27页 |
1.2.3.1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1.2.3.2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1.2.3.3 DNA提取及检测 | 第25-26页 |
1.2.3.4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6-27页 |
1.3 双亲重测序 | 第27页 |
1.3.1 实验流程 | 第27页 |
1.3.2 信息分析流程 | 第27页 |
1.4 基于双亲重测序结果的SNP-dCAPs标记开发及重组株基因型鉴定 | 第27-28页 |
1.4.1 基于双亲重测序结果的SNP-dCAPs标记开发 | 第27-28页 |
1.4.2 重组株基因型鉴定 | 第28页 |
1.5 重组片段候选基因预测 | 第28-29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2.1 SSSL0.7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29-30页 |
2.2 次级F_2群体构建及利用SSR标记进行抗白粉病重组株鉴定 | 第30-31页 |
2.2.1 次级F_2群体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30-31页 |
2.2.2 重组株鉴定 | 第31页 |
2.3 双亲重测序 | 第31-34页 |
2.3.1 测序结果统计 | 第31页 |
2.3.2 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统计 | 第31-33页 |
2.3.3 SNP检测 | 第33-34页 |
2.3.4 多态标记分布统计 | 第34页 |
2.4 基于双亲重测序结果的SNP-dCAPs标记开发及重组株基因型鉴定 | 第34-37页 |
2.4.1 基于双亲重测序结果的SNP-dCAPs标记开发 | 第34-36页 |
2.4.2 重组株基因型鉴定 | 第36-37页 |
2.5 重组片段候选基因预测 | 第37-38页 |
三、讨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 第39-49页 |
一、材料与方法 | 第39-45页 |
1.1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 第39-44页 |
1.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1.1.3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1.1.3.1 材料处理与取样时间 | 第39页 |
1.1.3.2 RNA提取与浓度测定 | 第39-41页 |
1.1.3.3 RNA反转录 | 第41-42页 |
1.1.3.4 引物设计 | 第42页 |
1.1.3.5 PCR及产物检测 | 第42-43页 |
1.1.3.6 qRT-PCR仪检测 | 第43页 |
1.1.3.7 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1.2 亚细胞定位 | 第44-45页 |
1.2.1 Csa1M064780.1和Csa1M064790.1的克隆 | 第44页 |
1.2.2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 | 第44页 |
1.2.3 基因枪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 | 第44-45页 |
二、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2.1 候选基因表达分析 | 第45-47页 |
2.2 亚细胞定位 | 第47页 |
三、讨论 | 第47-49页 |
全文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