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评价与预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全球及我国环境状况 | 第8-9页 |
·理论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综合评价法 | 第11-12页 |
·综合评价法的特点 | 第11页 |
·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 第11页 |
·现代综合评价的方法 | 第11-12页 |
·综合评价分析指标值的计算方法 | 第12页 |
·预测方法概论 | 第12-15页 |
·预测的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预测的分类 | 第13页 |
·预测的步骤 | 第13页 |
·预测精度评价指标 | 第13页 |
·目前应用的预测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甘肃省环境现状 | 第15-21页 |
·甘肃省人口资源现状 | 第16-17页 |
·人口规模 | 第16页 |
·人口性别构成 | 第16页 |
·人口年龄结构 | 第16-17页 |
·城、乡人口规模 | 第17页 |
·甘肃省水资源现状 | 第17页 |
·甘肃省耕地资源现状 | 第17-18页 |
·甘肃省农业生产现状 | 第18-19页 |
·甘肃省经济现状 | 第19页 |
·甘肃省教育现状 | 第19页 |
·甘肃省卫生现状 | 第19-20页 |
·甘肃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现状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评价 | 第21-35页 |
·研究目标的确立及其研究框架 | 第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资料的来源 | 第21-22页 |
·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22-24页 |
·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2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2-24页 |
·评价指标基准值的确定及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24页 |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24-33页 |
·判断矩阵的构建 | 第24-31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及权重系数的逻辑检验 | 第31-33页 |
·综合评分值的计算 | 第33-34页 |
·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状态优劣等级划分表的制定 | 第34页 |
·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预测 | 第35-46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35-36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内容及其产生和发展 | 第35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35-36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 | 第36页 |
·灰色系统预测 | 第36-37页 |
·灰色预测的特点 | 第36页 |
·灰色预测方法 | 第36-37页 |
·GM(1,1)模型建立过程 | 第37-40页 |
·确立原始序列X(0) | 第37页 |
·累加生成 | 第37-38页 |
·求解参数 | 第38页 |
·建立预测公式 | 第38页 |
·检验模型 | 第38-40页 |
·甘肃省农村环境安全预测 | 第40-44页 |
·压力评分指数灰色预测 | 第41-42页 |
·状态评分指数灰色预测 | 第42页 |
·响应评分指数灰色预测 | 第42-43页 |
·综合评分指数灰色预测 | 第43-44页 |
·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第五章 策略和措施 | 第46-52页 |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第47页 |
·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 第47-49页 |
·加大土地的管理力度 | 第47-48页 |
·改善耕地环境 | 第48页 |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第48页 |
·对耕地进行综合治理 | 第48页 |
·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 | 第48-49页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第49页 |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 第49页 |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 第49-50页 |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 第49页 |
·突出发展特色优势农业 | 第49-50页 |
·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和劳务经济 | 第50页 |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50-52页 |
·大力发展教育 | 第50页 |
·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