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我国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2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1-12页
第2章 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概述第12-24页
    2.1 商品房预售的起源和发展第12-15页
        2.1.1 商品房预售的起源第12-13页
        2.1.2 商品房预售的发展第13-15页
    2.2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概念和特征第15-20页
        2.2.1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概念第15页
        2.2.2 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特征第15-20页
    2.3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之预告登记制度第20-22页
        2.3.1 商品房预售预告登记制度概念第20-21页
        2.3.2 商品房预售中预告登记制度的性质第21-22页
    2.4 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之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第22-24页
        2.4.1 我国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概念第22-23页
        2.4.2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区别第23-24页
第3章 我国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4-30页
    3.1 对开发商的如实告知义务限定过于笼统第24-26页
        3.1.1 对开发商的告知义务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第24-25页
        3.1.2 对开发商的告知义务范围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第25页
        3.1.3 对开发商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责任认定不明确第25-26页
    3.2 对开发商的主体适格的判断不明确第26-27页
        3.2.1 现有预售市场准入制度较宽泛第26-27页
        3.2.2 对主体不适格的开发商的处置不明确第27页
    3.3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滞后第27-28页
        3.3.1 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的法律效力存在缺陷第27-28页
        3.3.2 与预告登记制度的衔接存在空隙第28页
    3.4 对于第三方监管的责任认定不明确第28-30页
        3.4.1 对第三方的监管责任认定流于形式第28-29页
        3.4.2 没有明确一个专门的第三方监管机构第29-30页
第4章 域外有关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的考察第30-37页
    4.1 域外有关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0-34页
        4.1.1 美国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立法现状第30页
        4.1.2 德国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立法现状第30-31页
        4.1.3 香港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立法现状第31-33页
        4.1.4 台湾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立法现状第33-34页
    4.2 对域外有关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的借鉴第34-37页
        4.2.1 对开发商的主体适格要求较明确第34页
        4.2.2 对开发商的告知义务限定较为准确第34-35页
        4.2.3 第三方的责任认定明确第35页
        4.2.4 有效的售后保障机制第35-37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思考第37-42页
    5.1 完善开发商对预购人如实告知的判断标准第37-38页
    5.2 明确开发商的主体适格标准第38-39页
        5.2.1 规范开发商的主体适格认定标准第38-39页
        5.2.2 明确主体不适格开发商的处置办法第39页
    5.3 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与预告登记制度的衔接第39-40页
    5.4 完善第三方监管责任制度第40-42页
第6章 结束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研究
下一篇:中国青年志愿者赴非服务项目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