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第7-8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2 目前的研究动态 | 第8-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 第17-19页 |
1~4~1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论文的特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界定与结构分析 | 第19-23页 |
2~1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内涵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内涵界定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1~2 区域协调发展及其系统的内涵 | 第21页 |
2~2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32页 |
3~1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指标评价 | 第23-26页 |
3~1~1 选取功能子系统评价指标的原则 | 第23-24页 |
3~1~2 各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24-26页 |
3~2 区域协调发展测评的数学模型 | 第26-32页 |
3~2~1 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 | 第26-30页 |
3~2~2 评价区域子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模型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区域协调发展系统的实证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 第32-42页 |
4~1 区域功能子系统的评价分析 | 第32-34页 |
4~1~1 原始数据的搜寻及其前期处理 | 第32页 |
4~1~2 主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4~1~3 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 第33-34页 |
4~2 结果分析 | 第34-42页 |
4~2~1 子系统综合发展分值情况 | 第34-37页 |
4~2~2 子系统协调发展状况 | 第37-42页 |
第五章 研究的结论与待完善之处 | 第42-46页 |
5~1 结论分析 | 第42-43页 |
5~2 结束语 | 第43-45页 |
5~3 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