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不良资产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5页 |
1.2.2 国外不良资产估值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2.3 国外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4 国内不良资产估值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5 国内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 创新点及局限性 | 第19-21页 |
1.4.1 创新点 | 第19页 |
1.4.2 局限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不良资产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 不良资产概念的界定 | 第21页 |
2.2 不良资产形态及其价值确定 | 第21-22页 |
2.3 不良贷款的价值类型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传统估值方法和模型介绍及缺陷分析 | 第24-30页 |
3.1 假设清算法 | 第24页 |
3.2 信用评价法 | 第24-25页 |
3.3 交易案例比较法 | 第25页 |
3.4 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 | 第25-26页 |
3.5 回归分析法 | 第26页 |
3.6 层次分析法 | 第26-27页 |
3.7 期权定价模型 | 第27页 |
3.8 信息熵模型 | 第27-28页 |
3.9 现有估值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分块式不良资产估值思路 | 第30-34页 |
4.1 分块式估值思路介绍 | 第30-32页 |
4.2 分块式估值思路的优势 | 第32-34页 |
4.2.1 可评估不同类别的不良资产 | 第32页 |
4.2.2 可解决方法理论性强、过分依赖外部数据的问题 | 第32-33页 |
4.2.3 可解决重复估值导致的经济性差的问题 | 第33页 |
4.2.4 分块式估值思路具有成长性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单项大额不良资产分块式估值模型 | 第34-45页 |
5.1 模型研究背景及数据来源 | 第34页 |
5.2 模型适用范围 | 第34-35页 |
5.3 单项大额不良资产分块式估值模型构建 | 第35-38页 |
5.3.1 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5.3.2 各模块计算方法 | 第36-38页 |
5.4 指标体系优化 | 第38-42页 |
5.4.1 层次分析法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1页 |
5.4.2 违约成本指数替代计算的可行性分析 | 第41-42页 |
5.5 计算实例 | 第42-45页 |
第六章 不良资产包分块式估值模型 | 第45-49页 |
6.1 不良资产包估值难点分析 | 第45-46页 |
6.2 分块式不良资产包估值模型构建 | 第46-49页 |
第七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