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陀螺寻北系统及其抗扰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陀螺寻北仪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3 光纤陀螺寻北仪抗扰技术现状 | 第10-11页 |
1.4 光纤陀螺寻北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 第11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寻北系统组成及原理 | 第13-25页 |
2.1 寻北系统硬件组成简介 | 第13页 |
2.2 寻北系统相关坐标系及其变换 | 第13-16页 |
2.3 寻北原理 | 第16-17页 |
2.4 光纤陀螺寻北仪的误差组成 | 第17-18页 |
2.5 寻北方案 | 第18-24页 |
2.5.1 二位置寻北 | 第18-19页 |
2.5.2 水平状态下的四位置寻北 | 第19-20页 |
2.5.3 倾斜状态下的四位置寻北 | 第20-21页 |
2.5.4 三位置寻北 | 第21页 |
2.5.5 多位置寻北 | 第21-23页 |
2.5.6 动态寻北方案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及其误差建模 | 第25-35页 |
3.1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 第25-28页 |
3.1.1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3.1.2 干涉式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 第26-27页 |
3.1.3 光纤陀螺的性能指标 | 第27-28页 |
3.2 光纤陀螺的误差模型 | 第28-33页 |
3.2.1 光纤陀螺的误差来源 | 第28-29页 |
3.2.2 Allan方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3.2.3 光纤陀螺输出信号中噪声的特性分析 | 第30-33页 |
3.3 Allan方差的噪声系数的拟合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滤波去噪算法 | 第35-54页 |
4.1 小波滤波算法 | 第35-40页 |
4.1.1 小波分析理论的基本定义 | 第35-37页 |
4.1.2 多分辨分析和MALLAT算法 | 第37-39页 |
4.1.3 常用小波 | 第39页 |
4.1.4 小波抗扰方法 | 第39-40页 |
4.2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第40-47页 |
4.2.1 基本步骤 | 第40页 |
4.2.2 小波基的选择和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 | 第40-42页 |
4.2.3 阈值函数的选取 | 第42页 |
4.2.4 阈值的选取 | 第42-44页 |
4.2.5 改进的阈值和阈值函数 | 第44-46页 |
4.2.6 改进算法仿真实验 | 第46-47页 |
4.3 自适应提升小波阈值去噪算法 | 第47-53页 |
4.3.1 提升小波分析的优势 | 第47-48页 |
4.3.2 提升小波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8-49页 |
4.3.3 提升小波重构过程 | 第49页 |
4.3.4 自适应提升小波基本结构 | 第49-50页 |
4.3.5 提升方法构造小波基 | 第50-52页 |
4.3.6 提升小波去噪算法快速性仿真实验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光纤陀螺寻北系统测试及分析 | 第54-69页 |
5.1 光纤陀螺寻北系统测试环境 | 第54-55页 |
5.2 小波阈值去噪算法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5.3 滤波前后的Allan分析 | 第61-62页 |
5.4 自适应提升小波去噪算法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4.1 信号去噪的性能评价标准 | 第62页 |
5.4.2 提升小波应用于光纤陀螺输出数据去噪 | 第62-64页 |
5.5 寻北解算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