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畜牧业、饲养业论文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以委托放牧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页
        2.1.1 草场第17页
        2.1.2 放牧和委托放牧第17页
    2.2 制度变迁理论第17-18页
    2.3 委托代理理论第18-19页
    2.4 土地规模经营理论第19页
    2.5 公地悲剧理论第19-21页
3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模式的演变第21-25页
    3.1 以蒙古首领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第21页
    3.2 以游牧民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第21-22页
    3.3 以集体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第22-23页
    3.4 以家庭为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阶段第23-25页
4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管理现行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5-32页
    4.1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场利用情况第25-26页
    4.2 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原管理的基本模式第26-29页
        4.2.1 以小牧户的联户为主体的管理第27页
        4.2.2 以专业大户为主体的管理第27-28页
        4.2.3 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管理第28页
        4.2.4 以牧户为主体的委托放牧管理第28-29页
    4.3 现有的草场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4.3.1 牧民对草场传统的重利用轻管理的观念第29-30页
        4.3.2 过度放牧和严禁放牧的极端行为的存在第30页
        4.3.3 新型的管理主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4.3.4 政策环境改变导致草场使用效率下降第31页
    4.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5 委托放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第32-40页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第32-34页
        5.1.1 数据来源第32页
        5.1.2 样本特征描述第32-34页
    5.2 模型选择及结果分析第34-37页
        5.2.1 模型选择第34-35页
        5.2.2 变量选取及预期方向第35-3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5.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6 对策建议第40-43页
    6.1 政府规范引导新型经营主体的草场管理模式第40页
    6.2 合理流转草场,扩大牧民的经营规模第40-41页
    6.3 合理调节劳动力,实现草场的有效管理第41页
    6.4 完善委托放牧具体运行机制第41页
    6.5 积极发展以家庭牧场为主体的草场委托放牧管理模式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拜占庭帝国丧失埃及地区的经济因素探析
下一篇: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1947-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