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基础 | 第9-12页 |
1.2.1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 | 第9-11页 |
1.2.2 国外城市湿地公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文献检索 | 第13页 |
1.4.2 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4.3 案例研究 | 第14页 |
1.4.4 实践分析 | 第14页 |
1.4.5 总结归纳法 | 第14页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湿地的相关内容 | 第16-19页 |
2.1 湿地的概念 | 第16页 |
2.2 湿地成因 | 第16-17页 |
2.3 关于湿地生态系统 | 第17-19页 |
2.3.1 基本原理 | 第17页 |
2.3.2 基本分类 | 第17-18页 |
2.3.3 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 第18-19页 |
3 城市湿地公园与生态设计的探究 | 第19-21页 |
3.1 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理解 | 第19页 |
3.2 城市湿地公园与生态设计 | 第19-20页 |
3.2.1 湿地生态设计 | 第19页 |
3.2.2 城市湿地公园与生态设计的相关性 | 第19-20页 |
3.3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常规化趋势 | 第20-21页 |
4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4.1 整体性原则 | 第21页 |
4.2 生态优先原则 | 第21页 |
4.3 景观塑造原则 | 第21页 |
4.4 特色文化保护 | 第21-22页 |
5 基于生态设计理论的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实践——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 第22-48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22-28页 |
5.1.1 前期分析 | 第22-24页 |
5.1.2 基址周边环境分析 | 第24页 |
5.1.3 基址内部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5.2 SWOT分析 | 第28-29页 |
5.2.1 优势(Strength) | 第28-29页 |
5.2.2 劣势(Weakness) | 第29页 |
5.2.3 机遇(Opportunity) | 第29页 |
5.2.4 挑战(Threat) | 第29页 |
5.3 设计理念与目标定位 | 第29-30页 |
5.3.1 设计理念 | 第29页 |
5.3.2 目标定位 | 第29-30页 |
5.4 规划布局与功能空间分析 | 第30-35页 |
5.4.1 重点保育区 | 第32-33页 |
5.4.2 生态展示区 | 第33-34页 |
5.4.3 游览活动区 | 第34页 |
5.4.4 管理服务区 | 第34-35页 |
5.5 道路交通组织与划分 | 第35-38页 |
5.5.1 人的主要活动类型及介入方式 | 第35-36页 |
5.5.2 活动路线布局 | 第36-38页 |
5.5.3 道路交通可达性的限制设计 | 第38页 |
5.6 景观系统分析 | 第38-47页 |
5.6.1 重点景观节点分析 | 第38-43页 |
5.6.2 景观绿化种植设计分析 | 第43-45页 |
5.6.3 驳岸设计分析 | 第45-46页 |
5.6.4 水体净化系统分析 | 第46页 |
5.6.5 竖向设计分析 | 第46-47页 |
5.7 小结 | 第47-48页 |
6 结语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