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2.1 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相关研究 | 第17-22页 |
1.2.2 营养元素(N、P、K)对植物生理作用研究 | 第22-23页 |
1.2.3 栓皮栎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3 科学问题 | 第25-2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取样点概况 | 第27-31页 |
2.1 取样点位置和土壤条件 | 第27-28页 |
2.2 取样点概况及气象条件 | 第28-31页 |
2.2.1 取样点概况 | 第28-29页 |
2.2.2 取样点气象条件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栓皮栎NSC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31-6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3.1.1 样品采集 | 第31-32页 |
3.1.2 NSC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3.1.3 数据分析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57页 |
3.2.1 生长季栓皮栎NSC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33-46页 |
3.2.2 非生长季栓皮栎NSC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46-55页 |
3.2.3 栓皮栎NSC含量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比较 | 第55-57页 |
3.3 讨论 | 第57-61页 |
3.3.1 生长季栓皮栎NSC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57-59页 |
3.3.2 非生长季栓皮栎NSC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59-61页 |
3.3.3 栓皮栎NSC含量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比较 | 第61页 |
3.4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纬向变化 | 第63-9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3-64页 |
4.1.1 样品采集 | 第63页 |
4.1.2 营养元素含量测定 | 第63页 |
4.1.3 数据分析 | 第63-6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4-87页 |
4.2.1 生长季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纬向变化 | 第64-76页 |
4.2.2 非生长季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纬向变化 | 第76-85页 |
4.2.3 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的比较 | 第85-87页 |
4.3 讨论 | 第87-92页 |
4.3.1 生长季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纬向变化 | 第87-90页 |
4.3.2 非生长季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的纬向变化 | 第90-92页 |
4.3.3 栓皮栎营养元素含量在生长季与非生长季间比较 | 第92页 |
4.4 小结 | 第92-94页 |
第五章 栓皮栎NSC、营养元素含量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 第94-11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5.1.1 样品采集 | 第94页 |
5.1.2 气象因子 | 第94-95页 |
5.1.3 指标测定 | 第95页 |
5.1.4 数据分析 | 第9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95-109页 |
5.2.1 生长季栓皮栎NSC、营养元素含量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 第95-102页 |
5.2.2 非生长季栓皮栎NSC、营养元素含量及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 | 第102-108页 |
5.2.3 取样点地理位置、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 第108-109页 |
5.3 讨论 | 第109-111页 |
5.3.1 栓皮栎各器官NSC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 第109-110页 |
5.3.2 栓皮栎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 第110-111页 |
5.3.3 各取样地的地理位置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 | 第111页 |
5.4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3-11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6.1.1 栓皮栎在纬向环境梯度下的生理响应机制 | 第113-114页 |
6.1.2 栓皮栎不同生长阶段对纬向环境的响应 | 第114-11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6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26-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