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2-27页 |
1.2.1 平面水力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 第12-15页 |
1.2.2 非平面水力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天然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 第16-18页 |
1.2.4 水力裂缝扩展数值模拟方法 | 第18-21页 |
1.2.5 水力压裂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1.2.6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改造现状 | 第22-25页 |
1.2.7 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3.1 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力学问题研究 | 第27页 |
1.3.2 裂缝性页岩地层水平井多条水力裂缝应力干扰力学问题研究 | 第27-28页 |
1.3.3 页岩层理对水力裂缝空间形态的影响机理研究 | 第28页 |
1.4 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8-29页 |
第2章 三维空间里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模型 | 第29-43页 |
2.1 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模型 | 第29-34页 |
2.2 室内水力压裂实验验证 | 第34-37页 |
2.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7-41页 |
2.4 讨论 | 第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Ⅰ-Ⅱ复合型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模型 | 第43-54页 |
3.1 水力裂缝穿透天然裂缝的判别模型 | 第43-49页 |
3.2 室内水力压裂实验验证 | 第49-52页 |
3.3 讨论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天然裂缝性页岩地层水平井多裂缝扩展机理 | 第54-123页 |
4.1 边界元法基础理论 | 第55-63页 |
4.2 水力裂缝内部压裂液流动方程 | 第63-64页 |
4.3 流-固耦合的水力裂缝扩展模型 | 第64-71页 |
4.3.1 流-固耦合模型 | 第64-67页 |
4.3.2 流-固耦合模型验证 | 第67-71页 |
4.4 水平井多条水力裂缝同步扩展数值模拟 | 第71-83页 |
4.4.1 单条水力裂缝应力影 | 第71-72页 |
4.4.2 多裂缝同步扩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 第72-73页 |
4.4.3 算例分析 | 第73-83页 |
4.5 水平井多条水力裂缝依次扩展数值模拟 | 第83-102页 |
4.5.1 理想刚性支撑缝 | 第83-91页 |
4.5.2 理想线弹性支撑缝 | 第91-102页 |
4.6 水平井多段多簇水力裂缝依次扩展数值模拟 | 第102-114页 |
4.6.1 水平井多段多簇水力压裂 | 第102-103页 |
4.6.2 理想刚性支撑缝 | 第103-108页 |
4.6.3 理想线弹性支撑缝 | 第108-114页 |
4.7 水平井多段多簇水力裂缝交错扩展数值模拟 | 第114-117页 |
4.8 天然裂缝性地层水力裂缝扩展 | 第117-121页 |
4.8.1 单条水力裂缝扩展模拟 | 第118-119页 |
4.8.2 多条水力裂缝同步扩展模拟 | 第119-12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5章 页岩层理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机理 | 第123-141页 |
5.1 层状介质边界元法 | 第124-125页 |
5.2 页岩岩层弹性差异性对水力裂缝的影响 | 第125-133页 |
5.2.1 层间弹性差异性对水力裂缝扩展角的影响 | 第125-129页 |
5.2.2 层间弹性差异性对水力裂缝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5.2.3 层间弹性差异性对水力裂缝宽度的影响 | 第130-133页 |
5.3 层状介质中水力裂缝周围岩体应力场 | 第133-137页 |
5.3.1 水力裂缝接触到层理之前的应力场 | 第133-134页 |
5.3.2 水力裂缝扩展路径及其围岩应力场 | 第134-135页 |
5.3.3 水力裂缝穿透层理之后的应力场 | 第135-137页 |
5.4 Ⅰ-Ⅱ型水力裂缝穿越层理的判别模型 | 第137-13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