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 时代的要求 | 第12页 |
| 2. 内在的需求 | 第12-13页 |
| 3. 实践的滞后 | 第13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 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 | 第13-14页 |
| 2. 促进医学科学发展 | 第14页 |
| 3. 推进教育改革与进步 | 第14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四、研究设计 | 第18-19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五、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信息素质的内涵与评价标准 | 第20-26页 |
| 一、信息素质的基本内涵 | 第20-23页 |
| 1. 信息素质的内涵与历史演变 | 第20-21页 |
| 2. 医学生信息素质内涵 | 第21-23页 |
| 3. 信息素质的内在联系 | 第23页 |
| 二、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 | 第23-26页 |
| 1. 美国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 2.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第24页 |
| 3.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评价标准 | 第24-25页 |
| 4. 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启示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与施测 | 第26-29页 |
| 一、问卷设计目标与原则 | 第26页 |
| 1. 设计目标 | 第26页 |
| 2. 设计原则 | 第26页 |
| 二、变量测量 | 第26-27页 |
| 三、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 第27页 |
| 四、访谈提纲的设计 | 第27-28页 |
| 五、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9-45页 |
| 一、信息素质现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 1. 信息意识 | 第29-31页 |
| 2. 信息能力 | 第31-36页 |
| 3. 信息道德 | 第36-37页 |
| 4. 信息素质教育 | 第37-38页 |
|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 1. 学校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的现状 | 第38-40页 |
| 2. 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整体评价 | 第40-42页 |
| 3. 对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建议或意见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 一、综合性大学的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 二、其他医学院校的对比分析 | 第47-49页 |
| 第六章 医学生信息素质现状的讨论与对策建议 | 第49-60页 |
| 一、医学生信息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 1. 医学生信息意识有待加强 | 第49页 |
| 2. 医学生信息能力发展不均衡 | 第49-50页 |
| 3. 医学生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 第50页 |
| 二、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50-52页 |
| 1. 学校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 第50-51页 |
| 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理论和方法陈旧 | 第51-52页 |
| 3. 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 | 第52页 |
| 三、对策及建议 | 第52-60页 |
| 1. 创建信息化校园环境,营造信息素质良好氛围 | 第52-53页 |
| 2. 加强图书馆建设,发挥图书馆优势 | 第53-54页 |
| 3. 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医学生信息素质的平衡发展 | 第54-57页 |
| 4. 提高信息素质教师水平,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 第57-58页 |
| 5. 强化自我信息素质水平,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 第58-60页 |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综述 | 第6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附录 | 第76-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