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摘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3-21页 |
第一章 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状况与发展分析 | 第21-42页 |
第一节 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状况 | 第21-29页 |
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 | 第21-22页 |
二、夫妻财产制的主要类型 | 第22-23页 |
三、当代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理念 | 第23-29页 |
第二节 夫妻财产制的发展趋势——向个体权益倾斜 | 第29-41页 |
一、共同财产制的局限性 | 第29-34页 |
二、分别财产制的可行性分析 | 第34-36页 |
三、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的立法考察 | 第36-41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二章 夫妻财产制与债法规则间冲突的表现及基本解决思路 | 第42-58页 |
第一节 夫妻财产制同债法规则冲突的表现 | 第42-46页 |
一、夫妻财产制同债法规则之间的具体冲突 | 第42-44页 |
二、夫妻财产制同债法规则冲突的本质 | 第44-46页 |
第二节 夫妻财产制与债法规则间冲突的解决思路 | 第46-56页 |
一、夫妻财产制与债法规则间冲突解决的理论依据 | 第46-50页 |
二、夫妻财产制与债法规则间冲突解决的具体办法 | 第50-5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夫妻债务推定规则同债权相对性原则之间冲突的协调 | 第58-81页 |
第一节 我国夫妻债务认定标准的现状 | 第58-64页 |
一、相关法律规定 | 第59页 |
二、夫妻债务认定标准之学说 | 第59-63页 |
三、夫妻债务推定规则的弊端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夫妻债务推定规则同债权相对性原则之间冲突的解决 | 第64-79页 |
一、冲突解决的基本思路——提高对债权人的义务要求 | 第64-69页 |
二、冲突的协调——重构夫妻债务认定规则 | 第69-7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夫妻债务清偿规则同债法规则之间冲突的协调 | 第81-121页 |
第一节 夫妻债务认定标准重构下的共同债务清偿规则 | 第82-84页 |
一、以日常家事代理制度为债务认定标准下的共同债务清偿规则 | 第83页 |
二、共同债务清偿后的追偿权 | 第83-84页 |
第二节 现有债务认定标准下的夫妻共同债务清偿规则冲突的协调 | 第84-102页 |
一、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清偿的现状 | 第84-85页 |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理论定位 | 第85-92页 |
三、夫妻共同债务的清偿规则 | 第92-100页 |
四、夫妻共同债务的内部追偿 | 第100-102页 |
第三节 夫妻个人债务清偿规则 | 第102-112页 |
一、夫妻个人债务的清偿现状及困境 | 第102-103页 |
二、夫妻个人债务清偿困境的解决途径 | 第103-112页 |
第四节 夫妻共同债务同个人债务并存时的清偿规则 | 第112-119页 |
一、既有观点分析 | 第112-115页 |
二、本文观点 | 第115-119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五章 夫妻间财产赠与约定同《合同法》赠与合同冲突的协调 | 第121-157页 |
第一节 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模式 | 第121-131页 |
一、理论界的不同认定 | 第121-123页 |
二、本文观点及理由 | 第123-124页 |
三、夫妻一方将个人财产约定为对方所有之行为属性分析 | 第124-131页 |
第二节 《合同法》对赠与行为无偿性及任意撤销权的规定 | 第131-137页 |
一、赠与合同对无偿性的要求 | 第132-133页 |
二、赠与之任意撤销权 | 第133-137页 |
第三节 夫妻间赠与行为的法律适用 | 第137-155页 |
一、夫妻间赠与同《合同法》赠与行为在主体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137-141页 |
二、夫妻间赠与同《合同法》赠与行为在内容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141-154页 |
三、《婚姻法解释(三)》第6条夫妻房产赠与规定的意义 | 第154-155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结论 | 第157-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作者简介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