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0.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0.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0.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0.4.1 本文的创新 | 第19页 |
0.4.2 本文的不足 | 第19-20页 |
1 教育投入外溢效应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1.1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 第20页 |
1.2 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理论概述 | 第20-23页 |
1.2.1 教育投入的内涵 | 第21页 |
1.2.2 教育投入的特点 | 第21-22页 |
1.2.3 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经费来源 | 第22-23页 |
1.3 外溢效应 | 第23-24页 |
1.3.1 外溢效应的内涵 | 第23页 |
1.3.2 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 | 第23-24页 |
1.4 外溢效应的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1.4.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4-25页 |
1.4.2 新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7页 |
2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现状 | 第27-38页 |
2.1 教育投入数据来源与缺失值的处理 | 第27-30页 |
2.2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规模分析 | 第30-38页 |
2.2.1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总量分析 | 第30-32页 |
2.2.2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占比分析 | 第32-34页 |
2.2.3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全国平均状况比较 | 第34-38页 |
3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的理论模型 | 第38-45页 |
3.1 外溢模型的建立 | 第38-42页 |
3.1.1 菲德模型的原理 | 第38页 |
3.1.2 菲德模型的假设与推导 | 第38-42页 |
3.2 变量与价格指数的选取 | 第42-45页 |
3.2.1 模型的变量选取 | 第42-43页 |
3.2.2 价格指数的选取 | 第43-45页 |
4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外溢效应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45-56页 |
4.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45-46页 |
4.2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处理 | 第46-49页 |
4.2.1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 第46-47页 |
4.2.2 多重共线性的处理 | 第47-49页 |
4.3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49-56页 |
4.3.1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总效应与外溢效应分析 | 第49-52页 |
4.3.2 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与其它省份差异比较 | 第52-56页 |
4.3.2.1 其它省份选择的依据 | 第52-53页 |
4.3.2.2 省际间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外溢效应差异比较 | 第53-56页 |
5 推进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6-60页 |
5.1 政府方面的举措 | 第56-57页 |
5.1.1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 第56页 |
5.1.2 加大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力度 | 第56-57页 |
5.1.3 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 | 第57页 |
5.2 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及合作 | 第57-58页 |
5.2.1 摒弃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 | 第57-58页 |
5.2.2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 第58页 |
5.2.3 企业和行业协会结合,鼓励学徒制 | 第58页 |
5.3 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改革 | 第58-60页 |
5.3.1 推进办学多元化 | 第58页 |
5.3.2 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