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金属纤维纱线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 第9-13页 |
1.1.1 概念 | 第9页 |
1.1.2 金属纤维纱线分类 | 第9-10页 |
1.1.3 金属纤维纱线用途 | 第10-13页 |
1.1.3.1 电磁性能方面的应用 | 第10-12页 |
1.1.3.2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介电常数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第13-17页 |
1.2.1 定义 | 第13-15页 |
1.2.2 介电常数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2.3 材料介电常数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1.3 现有纤维集合体的介电常数测试方法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1.3.1 传输线法 | 第17-18页 |
1.3.2 谐振腔法 | 第18-19页 |
1.3.3 自由空间法 | 第19-20页 |
1.3.4 平板电容法 | 第20页 |
1.3.5 介质等效串联和并联模型理论 | 第20-2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PET板串联和并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23-3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样品制备 | 第23-26页 |
2.1.2.1 厚度不同的单层PET板和空气串联模型下的实验方案 | 第23-25页 |
2.1.2.2 PET板并联模型下的实验方案 | 第25-26页 |
2.1.3 测试方法和设备 | 第26-27页 |
2.1.4 实验理论与计算 | 第27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5页 |
2.2.1 PET板串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27-33页 |
2.2.2 PET板并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33-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PET板和金属板串联和并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37-5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1.2 样品制备 | 第37-40页 |
3.1.2.1 PET板和金属板串联模型下的实验方案 | 第37-39页 |
3.1.2.2 PET板和金属板并联模型下的实验方案 | 第39-40页 |
3.1.3 测试方法和设备 | 第40页 |
3.1.4 实验理论与计算 | 第40-42页 |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9页 |
3.2.1 PET板和金属板串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42-47页 |
3.2.2 PET板和金属板并联模型下的介电常数研究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含金属纤维纱线介电常数的研究 | 第51-63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4.1.2 样品制备 | 第51-53页 |
4.1.2.1 并联模型的实验方案 | 第52-53页 |
4.1.2.2 无数串联和并联模型的实验方案 | 第53页 |
4.1.3 测试方法和设备 | 第53页 |
4.1.4 实验理论与计算 | 第53页 |
4.2 结果及分析 | 第53-61页 |
4.2.1 并联模型的介电常数 | 第54-58页 |
4.2.1.1 金属纤维纱线所占体积分数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1.2 纱线中金属纤维含量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5-56页 |
4.2.1.3 试样内金属纤维纱线的介电常数的计算 | 第56-58页 |
4.2.2 无数串联和并联模型的介电常数 | 第58-60页 |
4.2.2.1 金属纤维纱线所占体积分数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2.2 纱线中金属纤维含量对介电常数的影响 | 第59-60页 |
4.2.3 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7页 |
5.1 结论 | 第63-65页 |
5.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