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6页 |
1.1 超分子化学 | 第10页 |
1.2 非共价键作用力 | 第10-15页 |
1.2.1 氢键 | 第10-12页 |
1.2.2 π-π堆积作用 | 第12-13页 |
1.2.3 主客体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1.2.4 金属配位作用 | 第14-15页 |
1.3 铂(Ⅱ)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第15-18页 |
1.4 铂(Ⅱ)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 | 第18-26页 |
1.5 含铂(Ⅱ)超分子有机金属凝胶 | 第26-31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第二章 基于分子间氢键的三联吡啶Pt(Ⅱ)炔镊合体系 | 第36-52页 |
2.1 课题的引入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2.2.1 试剂、仪器和方法 | 第37-38页 |
2.2.2 镊子主体的合成 | 第38-39页 |
2.2.3 化合物7的合成 | 第39-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2.3.1 镊子主体与萘和2-萘酚的分子识别 | 第40-42页 |
2.3.2 镊子主体与具有氢键供体的苯或萘衍生物的分子识别 | 第42-45页 |
2.3.3 通过caging策略构筑光响应的超分子镊合体系 | 第45-49页 |
2.4 结论 | 第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第三章 基于镊合体系的π-共轭高分子交联网络及其凝胶化 | 第52-70页 |
3.1 课题的引入 | 第52-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8页 |
3.2.1 试剂、仪器和方法 | 第53-54页 |
3.2.2 共轭聚合物3a-c的合成 | 第54-55页 |
3.2.3 化合物2的合成 | 第55-57页 |
3.2.4 客体分子8、9的合成 | 第57-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7页 |
3.3.1 镊子主体与咔唑衍生物的非共价键络合 | 第58-63页 |
3.3.2 主链型π-共轭高分子交联网络的构筑 | 第63-66页 |
3.3.3 π-共轭高分子交联网络的凝胶化 | 第66-67页 |
3.4 结论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