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15-25页 |
1.2.1 高硫生烃母质的生烃研究 | 第15-18页 |
1.2.2 TSR反应研究 | 第18-23页 |
1.2.3 单质硫等与烃类的反应 | 第23-25页 |
1.2.4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1.4 论文工作量 | 第26-27页 |
第2章 含硫干酪根生气动力学特征 | 第27-44页 |
2.1 概述 | 第27-29页 |
2.2 样品与实验 | 第29-31页 |
2.2.1 样品 | 第29页 |
2.2.2 实验介绍 | 第29-3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3.1 茂名油柑窝干酪根生气特征 | 第31-36页 |
2.3.2 江汉板9井干酪根生气特征 | 第36-41页 |
2.3.3 硫的含量对干酪根生气的影响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高硫原油和低硫原油热演化产物差异 | 第44-67页 |
3.1 概述 | 第44-45页 |
3.2 样品与实验 | 第45-46页 |
3.2.1 样品 | 第45页 |
3.2.2 实验介绍 | 第45-4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66页 |
3.3.1 丫角 12-13 高硫原油不同组分生气特征 | 第46-53页 |
3.3.2 长斜 9-1 低硫原油不同组分生气特征 | 第53-59页 |
3.3.3 丫角 12-13 与长斜 9-1 原油的生气差异 | 第59-60页 |
3.3.4 丫角 12-13 与长斜 9-1 原油的热演化液态产物特征 | 第60-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硫酸镁对不同烃类热解的影响 | 第67-91页 |
4.1 概述 | 第67页 |
4.2 样品与实验 | 第67-6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89页 |
4.3.1 程序升温实验结果 | 第68-78页 |
4.3.2 程序升温实验结果 | 第78-85页 |
4.3.3 正庚烷和甲苯TSR反应行为 | 第85-87页 |
4.3.4 甲基环己烷TSR反应的特殊性 | 第87-88页 |
4.3.5 TSR反应对气体产物碳同位素的影响 | 第88-8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5章 硫酸亚铁TSR反应中硫元素的迁移与转化 | 第91-101页 |
5.1 引言 | 第91-92页 |
5.2 样品与实验 | 第92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0页 |
5.3.1 硫酸亚铁与正构十八烷的TSR反应 | 第92-94页 |
5.3.2 实验体系中黄铁矿的形成与转化 | 第94-99页 |
5.3.3 实验体系中单质硫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 第99-10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不同形态的硫与正辛烯的水热反应 | 第101-107页 |
6.1 概述 | 第101页 |
6.2 样品与实验 | 第101-103页 |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 第107-109页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08页 |
7.3 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请见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