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绪论第12-14页
    (一) 本文的由来第12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不足之处第13-14页
一、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形成背景第14-20页
    (一) 社会环境第14-16页
    (二) 司法现实第16-20页
        1. 司法水平不高导致错案第16-17页
        2. 立法水平不高导致错案第17-18页
        3. 官吏动机不纯导致错案第18-20页
二、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的机构基础第20-28页
    (一) 大理寺第20-22页
        1. 大理寺的职权第20-21页
        2. 大理寺的官员设置第21-22页
    (二) 审刑院第22-24页
        1. 审刑院设置的背景及目的第22页
        2. 审刑院官员设置与选拔第22页
        3. 审刑院的职责与程序第22-24页
    (三) 刑部第24页
        1. 审刑院设置之前的刑部第24页
        2. 审刑院设置之后的刑部第24页
        3. 审刑院废除后的刑部第24页
    (四) 御史台第24-26页
        1. 御史台机构设置第25页
        2. 御史台的职能第25-26页
    (五) 地方其他错案纠正机关第26-28页
三、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的基本内容第28-44页
    (一) 当事人引起的错案纠正第28-36页
        1. 案件宣判结绝前的纠正第28-32页
        2. 结案之后的错案纠正第32-36页
    (二) 司法机关依法启动的错案纠正制度第36-44页
        1. 上级司法机关主动进行错案纠正第36-38页
        2. 交由中央司法机关的错案纠正第38-40页
        3. 涉及死刑案件的错案纠正第40-44页
四、对宋代刑事错案的纠正制度的思考第44-49页
    (一) 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的特征第44-46页
        1. 皇帝在错案纠正过程中掌握最高司法权第44页
        2. 当事人申诉再审的权利受到较多限制第44-45页
        3. 司法体制庞大复杂第45-46页
        4. 没有终审的屡判屡翻第46页
    (二) 宋代刑事错案纠正制度的利弊第46-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治理视角下的村民自组织研究
下一篇:清律中的家长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