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预约合同法律制度研究--兼析商品房认购书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2-13页
一、预约合同概述第13-16页
    (一) 预约合同的界定第14-15页
    (二) 预约合同的性质第15-16页
    (三) 预约合同的功能第16页
二、预约合同的认定第16-24页
    (一) 预约合同成立要件第16-18页
        1. 内容要求第16-18页
        2. 形式要求第18页
    (二) 我国商品房认购书的认定第18-19页
    (三) 预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第19-24页
        1. 预约合同与本约第19-21页
        2. 预约合同与意向书第21-23页
        3. 预约合同与附条件合同第23-24页
        4. 预约合同与要物合同第24页
三、预约合同的效力及违约救济第24-29页
    (一) 预约合同的效力第24-27页
        1. 必须磋商说第24-25页
        2. 应当缔约说第25-26页
        3. 内容决定说第26页
        4. 预约法律效力学说的选择第26-27页
    (二) 我国商品房认购书的法律效力第27页
    (三) 预约合同违约责任第27-29页
        1. 归责原则第27页
        2. 责任形态第27-29页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预约合同法律制度第29-33页
    (一) 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立法现状第29页
    (二) 实践中商品房认购书的立法不足第29-30页
        1. 2012年司法解释规定过于模糊第29页
        2. 对于开发商取得预售许可证前签订的认购书的性质未做规定第29-30页
        3. 盲目签订合同和不理智诉求第30页
    (三) 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立法不足第30-31页
        1. 我国法律未明确规定预约合同制度第30-31页
        2. 2003 年司法解释使得在预约合同的认定上出现了难题第31页
    (四) 完善我国预约合同制度的建议第31-33页
        1. 在《民法典》债编或《合同法》总则中规定预约合同第31-32页
        2. 明确《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5条的真意第32页
        3. 明确开发商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前预约合同的效力第32-33页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致谢第37-38页
研究生履历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旅客运输延误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船舶活扣押制度研究--以《扣押与拍卖船舶规定》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