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名词缩写及对照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3-1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2. 试剂和仪器 | 第13-14页 |
2.1 主要试剂及来源 | 第13-14页 |
2.2 主要仪器及来源 | 第1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14-17页 |
3.1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Jagged1,Notch受体和TACE浓度 | 第14-15页 |
3.1.1 血样采集及储存 | 第14页 |
3.1.2 ELISA检测 | 第14-15页 |
3.1.2.1 试剂配制 | 第14-15页 |
3.1.2.2 检测步骤 | 第15页 |
3.1.2.3 数据处理 | 第15页 |
3.2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 第15-16页 |
3.3 Notch1,TACE,CD68免疫荧光共定位 | 第16-17页 |
3.3.1 缓冲液及试剂制备 | 第16页 |
3.3.2 抗体稀释 | 第16页 |
3.3.3 免疫荧光检测步骤 | 第16-17页 |
4. 结果判定和统计方法 | 第17-18页 |
4.1 结果判定 | 第17页 |
4.2 统计学分析 | 第17-18页 |
实验结果 | 第18-28页 |
1. AAA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 第18-19页 |
2. AAA组血浆Notch1和TAC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第19-22页 |
3. 联合检测Notch1和TACE能够提高诊断AA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第22-24页 |
4. HE染色 | 第24-26页 |
5. 免疫荧光检测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文献综述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及与Notch信号通路的关系 | 第3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