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7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1页 |
2.1.1 关于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外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2.1.2 关于定向增发募资用途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页 |
2.1.3 关于定向增发发行对象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外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2.2.1 关于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2.2.2 关于定向增发募资用途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2.2.3 关于定向增发发行对象的短期股价效应的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5页 |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25-27页 |
3 我国定向增发现状 | 第27-41页 |
3.1 定向增发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 第27-29页 |
3.2 我国定向增发的发行制度及其发行流程 | 第29-33页 |
3.2.1 定向增发的法律法规 | 第29-31页 |
3.2.2 定向增发的发行流程 | 第31-33页 |
3.3 定向增发与其他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 第33-37页 |
3.4 定向增发的分类 | 第37-41页 |
3.4.1 依据定向增发募资用途分类 | 第37-40页 |
3.4.2 依据定向增发发行对象分类 | 第40-41页 |
4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41-53页 |
4.1 定向增发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第41-44页 |
4.1.1 定向增发的概念界定 | 第41页 |
4.1.2 定向增发宣告效应的概念界定 | 第41页 |
4.1.3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概念界定 | 第41页 |
4.1.4 短期股价效应的概念界定 | 第41-44页 |
4.2 理论基础 | 第44-50页 |
4.2.1 最优资本结构理论视角 | 第44-45页 |
4.2.2 代理成本理论视角 | 第45-47页 |
4.2.3 监督效应理论视角 | 第47页 |
4.2.4 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 | 第47-49页 |
4.2.5 增长机会理论视角 | 第49-50页 |
4.3 短期股价效应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50-53页 |
4.3.1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效应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50-51页 |
4.3.2 定向增发募资用途的短期股价效应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51页 |
4.3.3 定向增发发行对象的短期股价效应分析与研究假说 | 第51-53页 |
5 实证研究设计 | 第53-62页 |
5.1 事件研究法 | 第53-54页 |
5.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4-56页 |
5.3 事件日与研究时间窗口确定 | 第56-57页 |
5.4 研究变量定义 | 第57-61页 |
5.4.1 被解释变量定义 | 第57页 |
5.4.2 解释变量定义 | 第57-58页 |
5.4.3 控制变量定义 | 第58-60页 |
5.4.4 稳健性检验变量定义 | 第60-61页 |
5.5 研究模型构建 | 第61-62页 |
6 实证分析 | 第62-83页 |
6.1 描述性统计 | 第62-64页 |
6.2 检验分析 | 第64-78页 |
6.2.1 总体样本的AR和CAR | 第64-67页 |
6.2.2 不同定向增发募资用途样本的AR | 第67-69页 |
6.2.3 不同定向增发发行募资用途的CAR | 第69-72页 |
6.2.4 不同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样本的AR | 第72-75页 |
6.2.5 不同定向增发发行对象样本的CAR | 第75-78页 |
6.3 多元线性回归 | 第78-80页 |
6.4 稳健性检验 | 第80-83页 |
6.4.1 TBQ替代M/B的稳健性检验 | 第80-81页 |
6.4.2 EPS替代ROE的稳健性检验 | 第81-83页 |
7 研究结论、建议和局限 | 第83-8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83-84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84-85页 |
7.3 研究局限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