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海洋弧菌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弧菌简述 | 第13页 |
·弧菌病原种类 | 第13页 |
·对虾弧菌病的爆发 | 第13-14页 |
·弧菌与对虾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弧菌侵染 | 第14页 |
·对虾防御机制 | 第14-15页 |
·攻毒模型研究 | 第15-18页 |
·攻毒剂量的影响 | 第16页 |
·侵染途径的影响 | 第16页 |
·攻毒菌株的影响 | 第16-17页 |
·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应用 | 第17-18页 |
·对虾肠道免疫及哈氏弧菌引发的肠道损伤研究 | 第18-20页 |
·哈氏弧菌 | 第18-19页 |
·哈氏弧菌致病机理 | 第19页 |
·哈氏弧菌致病症状 | 第19-20页 |
·弧菌侵染对虾肠道研究进展 | 第20页 |
·对虾组织损伤及修复机制 | 第20-21页 |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21-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5页 |
第二章 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弧菌侵染凡纳滨对虾的影响因素 | 第35-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35页 |
·菌种与培养 | 第35-36页 |
·试验用虾及饲养管理 | 第36页 |
·攻毒实验 | 第36页 |
·统计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分析 | 第37-44页 |
·数据准备及加工 | 第37页 |
·变量PH假定(proportional hazards assumption)分析 | 第37-38页 |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 第38-39页 |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 第39-43页 |
·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水产方面的应用前景 | 第44-45页 |
·风险因素对对虾生存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预后指数的建立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第三章 凡纳滨对虾肠道对哈氏弧菌浸浴的组织病理变化及转录水平的免疫应答 | 第53-7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53-54页 |
·菌种与培养 | 第54页 |
·试验用虾及饲养管理 | 第54页 |
·攻毒实验及取样 | 第54-55页 |
·组织切片制作及观察 | 第55页 |
·肠道总RNA提取 | 第5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 第55-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组织学分析 | 第56-58页 |
·哈氏弧菌攻毒后相关基因表达 | 第58-59页 |
·水体及肠道中的弧菌数目变化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4页 |
·对虾肠道组织损伤及修复 | 第61-62页 |
·对虾肠道免疫基因表达 | 第62-63页 |
·对虾肠道及水体弧菌数量变化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硕士期间发表期刊及论文 | 第73-74页 |
作者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