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商标权概述 | 第8-14页 |
(一) 商标和商标权 | 第8-10页 |
(二)商标和商标权的产生和发展 | 第10-12页 |
(三) 侵犯商标权犯罪的概念、种类和特征 | 第12-14页 |
二、对各国商标权刑法保护模式的考察 | 第14-18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4-16页 |
1、英国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4-15页 |
2、美国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5-16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6-17页 |
1、德国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6页 |
2、法国对商标权刑法保护 | 第16-17页 |
(三)各国商标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特点总结 | 第17-18页 |
三、我国商标权刑法保护的现状分析与反思 | 第18-29页 |
(一)我国商标权刑法保护的现状 | 第18-25页 |
1、我国刑法中商标权犯罪的规定 | 第18-20页 |
2、侵犯商标权犯罪司法实践中的制度 | 第20-21页 |
3、侵犯商标权犯罪认定 | 第21-25页 |
(二)我国商标权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25-29页 |
1、犯罪对象过于狭小 | 第26-27页 |
2、追究刑事责任的数额和数量标准较高 | 第27页 |
3、商标权刑法保护的政策缺陷 | 第27-29页 |
四、我国商标权刑法保护的完善 | 第29-33页 |
(一)拓宽商标权的刑法保护范围 | 第29-30页 |
1、将侵犯未注册的驰名商标行为纳入刑法保护范围 | 第29页 |
2、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 | 第29-30页 |
3、服务商标纳入刑法保护范围 | 第30页 |
(二)加强商标权的刑法保护措施 | 第30-31页 |
1、加强商标权刑法保护的制度 | 第30-31页 |
2、降低商标权犯罪的处罚量刑标准 | 第31页 |
(三)调整刑罚结构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