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 ·TiO_2的结构和性质 | 第14-15页 |
| ·TiO_2的光吸收性能 | 第15-16页 |
| ·纳米TiO_2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 ·固相法 | 第17页 |
| ·气相法 | 第17页 |
| ·液相法 | 第17-20页 |
| ·纳米TiO_2材料的应用 | 第20-24页 |
| ·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 第20-23页 |
| ·光催化制氢 | 第23页 |
| ·太阳能光伏电池 | 第23-24页 |
| ·纳米TiO_2的改性研究 | 第24-29页 |
| ·半导体复合 | 第25-26页 |
| ·掺杂 | 第26-28页 |
| ·表面贵金属沉积 | 第28页 |
| ·表面染料敏化 | 第28-29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 第二章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_2纳米颗粒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活性与光电转换性能的评价 | 第31-40页 |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主要原料 | 第31-32页 |
| ·实验主要仪器 | 第32页 |
|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2-34页 |
| ·TiO_2亚微米球的制备 | 第32-33页 |
| ·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3页 |
| ·TiO_2空心亚微米球的制备 | 第33页 |
| ·TiO_2空心磁性可回收复合亚微米球的制备 | 第33-34页 |
| ·TiO_2相关材料的表征 | 第34-36页 |
| ·光催化活性评价 | 第36-38页 |
| ·光催化反应体系 | 第36-37页 |
| ·光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37-38页 |
| ·光电转化性能评价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_2亚微米实心球的制备及物性研究 | 第40-54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TiO_2亚微米实心球前驱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40-42页 |
| ·前驱物的制备 | 第40-41页 |
| ·前驱物的表征 | 第41-42页 |
| ·TiO_2亚微米实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42-45页 |
| ·高温煅烧制备锐钛矿相TiO_2亚微米实心球 | 第42-44页 |
| ·TiO_2亚微米实心球的表征 | 第44-45页 |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 | 第45-47页 |
| ·可见光响应机理 | 第47-50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 ·X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48-49页 |
| ·紫外光电子能谱(UPS) | 第49-50页 |
| ·光催化性能 | 第50-53页 |
| ·可见光光催化 | 第51页 |
| ·紫外光光催化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T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可见光响应性能的研究 | 第54-65页 |
| ·引言 | 第54页 |
|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4-55页 |
| ·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5-56页 |
| ·纳米粒子的颜色 | 第55页 |
| ·形貌表征 | 第55-56页 |
| ·结构表征 | 第56页 |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 | 第56-57页 |
| ·光催化性能 | 第57-60页 |
|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 第57-59页 |
| ·紫外光光催化性能 | 第59-60页 |
| ·光电转化性能 | 第60-63页 |
| ·肖特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61-62页 |
| ·肖特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五章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_2空心球的制备及磁性回收研究 | 第65-80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TiO_2空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65-70页 |
| ·SiO_2亚微米球模板的合成及表征 | 第65-67页 |
| ·前驱物TiO_2层的覆盖 | 第67-68页 |
|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锐钛矿TiO_2空心球的获得 | 第68-70页 |
|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_2空心球的物性 | 第70-72页 |
| ·漫反射谱 | 第70页 |
|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 第70-71页 |
| ·紫外光光催化性能 | 第71-72页 |
|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磁性可回收TiO_2空心球的制备及表征 | 第72-78页 |
|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磁性可回收TiO_2空心球的制备 | 第72-76页 |
| ·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磁性可回收TiO_2空心球的表征 | 第76-78页 |
| ·磁性可回收TiO_2空心球的磁响应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