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激光熔化金属粉末的能量传递和累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SLM加工工艺缺陷及根本原因 | 第13-15页 |
·SLM加工工艺缺陷 | 第13-15页 |
·缺陷产生的原因 | 第15页 |
·SLM的温度场分析 | 第15-17页 |
·SLM温度传递特征 | 第15-16页 |
·SLM温度场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SLM过程有限元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SLM过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41页 |
·引言 | 第21-31页 |
·SLM加工过程工况分析 | 第21-24页 |
·SLM过程温度场剖析 | 第24-25页 |
·金属材料实体热物性属性处理 | 第25-28页 |
·粉末有效热传导率模型选择及属性处理 | 第28-30页 |
·粉末与实体热传导率比较 | 第30-31页 |
·温度场有限元理论 | 第31-35页 |
·温度场问题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温度场模拟流程 | 第32-35页 |
·SLM过程温度场模拟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35页 |
·材料参数的设置 | 第35-38页 |
·子程序UMATHT介绍 | 第36-37页 |
·状态变量的设置 | 第37-38页 |
·激光热源加载与潜热实现 | 第38-39页 |
·激光热源的加载 | 第38页 |
·潜热的实现方法 | 第38页 |
·多层的实现 | 第38-39页 |
·模拟结果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单层激光熔化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1-63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单道扫描与多道扫描概述 | 第41页 |
·单道和多道研究内容 | 第41-42页 |
·单道熔化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2-54页 |
·区分材料状态前后差异 | 第42-44页 |
·单道熔化温度场形态特征 | 第44-46页 |
·功率对单道成型的影响 | 第46-51页 |
·环境温度对单道成型的影响 | 第51-54页 |
·扫描速度对单道成型的影响 | 第54页 |
·单层多道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多道的实现 | 第54-55页 |
·多道温度传递形态及温度积累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不同搭接率的温度场比较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多层激光熔化有限元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63-75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多层扫描概述 | 第63页 |
·多层研究内容 | 第63-64页 |
·多层模拟的实现 | 第64-65页 |
·多层模拟温度传递形态及温度积累分析 | 第65-68页 |
·含实体的粉末模型模拟 | 第68-74页 |
·含实体的粉末模型建立 | 第68-69页 |
·含实体的粉末模型与全粉末模型传热对比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选择性激光熔化金属粉末实验研究 | 第75-83页 |
·单道扫描对比 | 第75页 |
·实验设备 | 第75-77页 |
·实验内容 | 第77-78页 |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 | 第78-82页 |
·试件侧面形貌观察 | 第78-80页 |
·试件局部形貌观察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总结 | 第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