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标、方法、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14-20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特种设备 | 第14页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14-15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 | 第15-16页 |
·特种设备检测机构 | 第16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公共服务市场化 | 第16页 |
·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 | 第16-18页 |
·特许经营 | 第17页 |
·合同外包 | 第17页 |
·自由市场 | 第17-18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公共物品 | 第18页 |
·公共选择 | 第18页 |
·新公共管理 | 第18页 |
·治理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的现状与问题 | 第20-30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供给的现状 | 第20-24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体制的形成与演变 | 第20-21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供给模式及形成原因 | 第21-23页 |
·供给模式 | 第21-22页 |
·形成原因 | 第22-23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 | 第23页 |
·技术支撑 | 第23页 |
·管理支撑 | 第23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特点 | 第23-24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利润形成 | 第24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29页 |
·责任不清 | 第25页 |
·滋生腐败 | 第25-26页 |
·供给不足 | 第26-27页 |
·效率低下 | 第27页 |
·成本高昂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国外及台湾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模式及启示 | 第30-35页 |
·美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第30-31页 |
·英国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第31页 |
·台湾地区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模式 | 第31-33页 |
·相关启示 | 第33-34页 |
·市场竞争充分 | 第33页 |
·供给主体多元化 | 第33-34页 |
·供给方式多样化 | 第34页 |
·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制健全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供给模式构建 | 第35-48页 |
·市场化供给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提升供给水平,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的现实需要 | 第35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 | 第35-36页 |
·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的新途径 | 第36页 |
·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准公共物品属性 | 第36-37页 |
·市场构成要素 | 第37-38页 |
·政策环境 | 第38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市场化供给模式选择 | 第38-39页 |
·以自由市场为主的混合模式 | 第38-39页 |
·以特许经营为主的混合模式 | 第39页 |
·我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市场化供给模式的实施保障 | 第39-46页 |
·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多元竞争 | 第39-41页 |
·减少政府直接供给,形成多元需求市场 | 第40页 |
·放开价格管制,形成检验检测市场价值 | 第40页 |
·打破地域限制,构建竞争机制 | 第40-41页 |
·放开管制,培育多元平等主体 | 第41页 |
·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 第41-44页 |
·强化政府责任,固守安全本职 | 第42页 |
·重新角色定位,实现职能转变 | 第42-43页 |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建设新型政府检验检测机构 | 第43-44页 |
·扶持第三部门发展,承担公共职能转移 | 第44页 |
·重构管制机制,保障有序市场 | 第44-46页 |
·完善法制环境,建立市场化规则 | 第44-45页 |
·建立检验质量监察制度,有效监督检验检测质量 | 第45页 |
·构建责任保险制度,形成救助和约束机制 | 第45-46页 |
·大胆试验、稳步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市场化变革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全文总结 | 第48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48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48页 |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