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 | 第11页 |
·我国经济发展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11-12页 |
·民生呼吁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 | 第12页 |
·农民意识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设计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5-18页 |
·国内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研究 | 第15-17页 |
·关于农民理性问题的研究 | 第17页 |
·关于农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理论分析方法 | 第18页 |
·规范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实证分析方法 | 第19页 |
·调查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视角的转换 | 第19-20页 |
·构建了一个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的理论模型 | 第20页 |
·研究观点的创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说 | 第21-27页 |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西方计划行为理论 | 第21-22页 |
·其他相关行为理论和模型 | 第22-23页 |
·基于TPB的农民参保行为分析 | 第23-26页 |
·影响农民参保行为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外部因素分析-农民的行为目标 | 第25页 |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意向 | 第25页 |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 | 第25-26页 |
·研究假说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实证研究 | 第27-39页 |
·调查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基本状况 | 第27-30页 |
·家庭养老依然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 | 第28页 |
·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宣传政策不到位 | 第28-29页 |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农民行为意向研究 | 第30-34页 |
·测量问题的信度分析 | 第30-31页 |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行为意向的统计描述 | 第31-32页 |
·变量相关性检验 | 第32-33页 |
·因子分析结果 | 第33页 |
·变量选择 | 第33-34页 |
·分析结果与解释 | 第34页 |
·农民行为目标的研究 | 第34-36页 |
·变量选择 | 第34-35页 |
·测量变量的可靠性分析 | 第35-36页 |
·农民行为的研究 | 第36-37页 |
·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39-43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 第39页 |
·农民态度对农民的行为意向具有正向影响 | 第39页 |
·农民的主观规范对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 第39页 |
·农民的知觉行为控制经济能力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 第39页 |
·农民的行为意向对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 第39-40页 |
·农民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农民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 第40页 |
·建议 | 第40-42页 |
·加强农村社会养老的法律保障 | 第40页 |
·加强养老保障的监督与管理 | 第40-41页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的意识 | 第41页 |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 第41-42页 |
·分地区、不同人群推进养老保障的发展 | 第42页 |
·增强养老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 第42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1 | 第46-47页 |
附录2 | 第47-48页 |
附录3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
硕士论文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