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8-22页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理论 | 第22-28页 |
·县域金融服务相关概念及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金融结构理论 | 第22-23页 |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 第23页 |
·县域经济相关概念及经济增长理论 | 第23-26页 |
·新古典增长理论 | 第24-25页 |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6页 |
·协同发展概念及理论 | 第26-28页 |
·协同发展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协同发展理论 | 第27-28页 |
第3章 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互动机制 | 第28-34页 |
·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 | 第28-32页 |
·银行信贷仍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力 | 第28页 |
·县域资金外流严重,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 第28-30页 |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繁荣发展,减轻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 第30-32页 |
·我国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 第32-34页 |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周转使用效率 | 第32页 |
·规范生产经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 第32-33页 |
·加快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 第33-34页 |
第4章 我国东、中、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样本选取 | 第34页 |
·指标设定 | 第34-35页 |
·我国东、中、西部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东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中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 第36-37页 |
·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 | 第37-38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8页 |
·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8-40页 |
·县域金融服务滞后于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第38-39页 |
·东、中、西部的金融资源分布存在差异 | 第39页 |
·金融效率未能有效发挥 | 第39-40页 |
第5章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支农的经验借鉴 | 第40-48页 |
·美国农村金融——多元复合型 | 第40-41页 |
·美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架构 | 第40页 |
·美国农村金融服务支农特点 | 第40-41页 |
·德国农村金融——金字塔模式 | 第41-43页 |
·德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架构 | 第41-42页 |
·德国农村合作银行的支农特点 | 第42-43页 |
·印度农村金融——领头银行型模式 | 第43-45页 |
·印度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架构 | 第43-44页 |
·印度农村金融服务支农的特点 | 第44-45页 |
·孟加拉国农村金融——微型金融 | 第45-46页 |
·孟加拉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架构 | 第45页 |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支农特点 | 第45-46页 |
·国外农村金融服务支农对我国的启示 | 第46-48页 |
·拓宽政策性金融的支农功能 | 第46页 |
·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功能 | 第46页 |
·强化商业银行支农力度 | 第46页 |
·完善、创新农村小额信贷 | 第46-47页 |
·规范发展农村民间金融 | 第47页 |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 第47-48页 |
第6章 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48-53页 |
·加快县域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支农的实力 | 第48页 |
·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拓宽金融服务支农的渠道 | 第48-49页 |
·创新县域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支农的效率 | 第49-50页 |
·建立县域农业保险机制,确保涉农信贷的后顾无忧 | 第50-51页 |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