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级治理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 第7-9页 |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7-8页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写作方法与相关概念 | 第15-25页 |
一、写作方法 | 第15页 |
二、相关概念 | 第15-25页 |
第二章 先秦至民初的村级治理模式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先秦至清代的村级治理概况 | 第25-31页 |
一、先秦时期的乡里制度 | 第26页 |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乡里制度 | 第26-27页 |
三、隋唐宋元时期的乡里制度 | 第27-29页 |
四、明清时期的乡里制度 | 第29-30页 |
五、先秦至清代的村级治理模式的启示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清末民初村级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 第31-35页 |
一、清末民初时期村级治理中的乡村自治模式 | 第31-33页 |
二、清末民初村级治理模式探索的启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共和国时期村级治理模式 | 第35-42页 |
第一节 人民公社时期村级治理模式 | 第35-39页 |
一、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农村治理的试验 | 第35-36页 |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村级治理模式 | 第36-38页 |
三、人民公社时期村级治理模式的启示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村级治理模式 | 第39-42页 |
一、乡政村治模式的涵义、性质 | 第39-40页 |
二、乡政村治模式的效果 | 第40-41页 |
三、“乡政村治”与当前兴起的各类村治模式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村级治理模式的逻辑、走向与影响因素 | 第42-56页 |
第一节 中国村级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与未来走向 | 第42-46页 |
一、村级治理模式发展的内在逻辑 | 第42-44页 |
二、中国村级治理模式的多元化取向 | 第44-46页 |
第二节 中国村级治理模式的路径与影响因素 | 第46-56页 |
一、村级治理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46-51页 |
二、国外农村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 第51-52页 |
三、村级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