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7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专利壁垒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20-28页 |
一、专利和专利制度 | 第20-21页 |
(一) 专利 | 第20页 |
(二) 专利制度 | 第20-21页 |
二、专利壁垒的内涵与特点 | 第21-22页 |
三、专利壁垒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一) 发达国家国内立法 | 第22页 |
(二) 专利与技术标准相结合 | 第22-23页 |
(三) 跨国公司专利垄断和专利内部化 | 第23-24页 |
四、专利壁垒的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一) 专利壁垒与新贸易保护主义—基于贸易保护理论 | 第24-25页 |
(二) 专利壁垒的理论分析—基于主从博弈模型 | 第25-28页 |
第三章 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美遭遇专利壁垒的现状 | 第28-40页 |
一、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出口现状 | 第28-31页 |
(一) 关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划分 | 第28-30页 |
(二) 中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现状 | 第30-31页 |
二、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美遭遇专利壁垒现状 | 第31-36页 |
(一) 美国“337调查”涉华案件数占比较高 | 第32-33页 |
(二) 美国“337调查”涉华行业集中 | 第33-34页 |
(三) 美国“337调查”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大—以纳思达专利侵权案为例 | 第34-36页 |
三、中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在美遭遇专利壁垒的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 内在因素 | 第36-38页 |
(二) 外在因素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美国专利壁垒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 第40-49页 |
一、美国专利壁垒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0-44页 |
(一) 美国专利壁垒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短期消极效应 | 第40-43页 |
(二) 美国专利壁垒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长期积极效应 | 第43-44页 |
二、美国专利壁垒对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4-49页 |
(一) 贸易引力模型介绍 | 第44-45页 |
(二) 数据选取和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三) 单位根检验 | 第46-47页 |
(四) 协整检验 | 第47页 |
(五)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应对美国专利壁垒的策略 | 第49-54页 |
一、政府层面 | 第49-50页 |
(一) 促进国内专利制度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第49页 |
(二) 优化国内政策,加大对技术性企业的扶持力度 | 第49-50页 |
(三)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加强专利领域的平等对话和合作 | 第50页 |
二、行业层面 | 第50-51页 |
(一) 大力发展专利服务业,加强专利代理人建设 | 第50页 |
(二) 加强专利信息服务和法律服务 | 第50-51页 |
三、企业层面 | 第51-54页 |
(一) 加强自主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 第51页 |
(二) 加大海外专利布局,构筑专利保护网 | 第51-52页 |
(三) 提升企业专利意识,积极防范和应对国外专利贸易壁垒 | 第52页 |
(四) 积极科学地应对专利侵权起诉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