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两国设计课程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目的 | 第13-14页 |
(一) 论证方法 | 第13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四、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国和英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 第16-21页 |
一、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 第16-18页 |
(一)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产生的背景 | 第16-17页 |
(二)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形成的三个阶段 | 第17-18页 |
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 第17页 |
2.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 第17页 |
3. 改革开放后 | 第17-18页 |
二、英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概述 | 第18-21页 |
(一) 工业革命为英国现代设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质的准备 | 第18页 |
(二)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为英国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给养 | 第18-21页 |
1.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概述 | 第18-19页 |
2.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对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 | 第19-20页 |
3.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对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响 | 第20-21页 |
第三章 中英高等艺术院校概况及其设计课程内容介绍 | 第21-29页 |
一、英国高等艺术院校概况及其设计课程 | 第21-24页 |
(一) 英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院概况 | 第21-23页 |
1. 英国高等艺术院校简介 | 第21-22页 |
2.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 | 第22-23页 |
(二) 英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的内容 | 第23-24页 |
二、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概况及其设计课程 | 第24-29页 |
(一) 中国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发展概况 | 第24-26页 |
1. 近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 | 第24页 |
2. 第一所国立美术专门学校——现为中央美术学院 | 第24-25页 |
3. 当时最高的艺术学府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 | 第25-26页 |
(二) 中国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课程内容 | 第26-29页 |
1. 南京艺术学院的课程介绍 | 第26页 |
2. 中央美术学院课程介绍 | 第26-27页 |
3. 中国美术学院课程介绍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中英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内容的比较 | 第29-38页 |
一、平面设计课程在中英两国艺术高校中的体现 | 第29-33页 |
(一)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平面设计课程的案例分析 | 第29-31页 |
(二)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平面设计课程的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二、产品设计课程在中英两国艺术高校中的体现 | 第33-38页 |
(一)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产品设计课程的案例分析 | 第33-36页 |
(二) 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课程的案例分析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对两国课程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艺术院校设计课程的创新思考 | 第38-45页 |
一、中英两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的差别 | 第38-41页 |
(一)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 Design)的课程特点 | 第38-40页 |
1. 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 第38页 |
2. 课程内容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38-39页 |
3. 课程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方向划分明确细致 | 第39页 |
4. 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第39-40页 |
(二)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课程的特点 | 第40-41页 |
1. 课程内容模式固定 | 第40页 |
2. 课程内容上欠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40-41页 |
3. 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分明 | 第41页 |
二、对我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的创新思考 | 第41-45页 |
(一) 课程内容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 第41-42页 |
(二) 课程内容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42-43页 |
(三) 课程内容需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附录1 | 第50-51页 |
附录2 | 第51-53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