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4-17页 |
前言 | 第17-21页 |
第一部分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21-49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21-23页 |
·菌株 | 第21页 |
·抗真菌药物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3-32页 |
·白念珠菌标准株与临床株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第23页 |
·真菌悬液的配制与体外生物膜的构建 | 第23-24页 |
·微量液基比浊法测定念珠菌属生长曲线 | 第24页 |
·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MIC和SMIC50 | 第24-25页 |
·透射电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超微结构 | 第25页 |
·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的损伤 | 第25页 |
·流式细胞仪测定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周期 | 第25-26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内活性氧 | 第26页 |
·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第26页 |
·LSM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 | 第26-27页 |
·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caspase活性 | 第27页 |
·DAPI法和TUNEL法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核碎裂与DNA损伤 | 第27-28页 |
·紫外分光光计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细胞色素 C (CytochromeC,Cyt C)含量[32] | 第28页 |
·qRT-PCR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凋亡(Ras-c AMP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28-30页 |
·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 第28-29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9-3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30页 |
·定量分析 | 第30页 |
·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Ras-cAM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30-31页 |
·蛋白的提取 | 第30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SDS-PAGE凝胶电泳及转膜 | 第31页 |
·免疫反应及化学发光 | 第3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2-44页 |
·黄芩苷可影响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 | 第32页 |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的MIC和SMIC50 | 第32-33页 |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33-34页 |
·黄芩苷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的膜渗透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黄芩苷可影响白念珠菌细胞周期 | 第35-36页 |
·黄芩苷促进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ROS累积 | 第36-37页 |
·黄芩苷降低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MMP | 第37-38页 |
·黄芩苷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PS外翻 | 第38-39页 |
·黄芩苷激活白念珠菌生物膜caspase酶活性 | 第39-40页 |
·黄芩苷引起白念珠菌细胞核固缩和DNA片段化 | 第40-41页 |
·黄芩苷降低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线粒体Cyt C含量 | 第41-42页 |
·黄芩苷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凋亡(Ras-cAM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 第42-43页 |
·黄芩苷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凋亡(Ras-c AM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8页 |
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二部分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49-73页 |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9页 |
·菌株 | 第49页 |
·抗真菌药物 | 第49页 |
·主要试剂 | 第49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9页 |
·主要仪器 | 第4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9-55页 |
·真菌悬液的配制 | 第49-50页 |
·棋盘法检测黄芩苷与氟康唑对白念珠菌作用 | 第50页 |
·时间-杀菌曲线实验 | 第50页 |
·XTT减低法和干重法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 | 第51-52页 |
·白念珠菌形态转化实验 | 第52页 |
·芽管抑制试验 | 第52页 |
·液体培养基中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转化的影响 | 第52页 |
·固体平板中检测检测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酵母-菌丝转化的影响 | 第52页 |
·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 | 第52-53页 |
·HPLC法检测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甾醇含量 | 第53页 |
·胞内cAMP含量测定 | 第53页 |
·外源cAMP回补实验 | 第53-5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4-55页 |
·总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 第5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4-55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 | 第55页 |
·定量分析 | 第55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5-67页 |
·黄芩苷可协同氟康唑抗白念珠菌 | 第55-56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时间-杀菌曲线 | 第56-57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与干重的影响 | 第57-59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59-60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可影响白念珠菌酵母-菌丝转化 | 第60-63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可降低白念珠菌生物膜CSH | 第63-64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可影响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 | 第64-65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通过降低白念珠菌胞内cAMP的含量抑制菌丝形成 | 第65-67页 |
·黄芩苷联合氟康唑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7页 |
4 讨论 | 第67-71页 |
5 小结 | 第71-73页 |
全文总结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综述 | 第82-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页 |
硕士期间(待)发表的科研论文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