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细粒岩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9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23页 |
·细粒岩岩相研究 | 第13-16页 |
·细粒岩沉积环境分析 | 第16-17页 |
·细粒岩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17-22页 |
·细粒岩沉积演化研究 | 第22页 |
·细粒岩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5-27页 |
·主要成果及认识 | 第27-2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9-34页 |
·地质背景 | 第29-30页 |
·地层层序 | 第30-32页 |
·构造演化特征 | 第32-34页 |
第3章 沉积学特征 | 第34-64页 |
·成分特征 | 第34-36页 |
·方解石 | 第34页 |
·粘土矿物 | 第34-35页 |
·石英 | 第35页 |
·黄铁矿 | 第35页 |
·有机质 | 第35-36页 |
·岩相划分方案 | 第36-39页 |
·岩相特征 | 第39-46页 |
·粉砂岩(Ⅰ型) | 第39-40页 |
·碳酸盐岩(Ⅱ型) | 第40-42页 |
·粘土岩(Ⅲ型) | 第42-45页 |
·混合细粒岩(Ⅳ型) | 第45-46页 |
·岩相沉积模式 | 第46-48页 |
·矿物成分与岩相测井解释 | 第48-64页 |
·岩心数据深度校正 | 第48-50页 |
·总有机碳含量分析 | 第50-54页 |
·粘土矿物含量分析 | 第54-57页 |
·碳酸盐含量分析 | 第57-60页 |
·岩相测井解释 | 第60-64页 |
第4章 沉积环境分析 | 第64-81页 |
·古气候 | 第64-66页 |
·水体深度与还原性 | 第66-67页 |
·盐度 | 第67-72页 |
·咸化机制 | 第72-78页 |
·沉积物 | 第72-75页 |
·古生物 | 第75-76页 |
·古遗迹 | 第76-77页 |
·地球化学 | 第77-78页 |
·细粒岩沉积环境演化 | 第78-81页 |
第5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81-117页 |
·三-四级层序的划分与特征 | 第82-96页 |
·划分原理与方法 | 第82-83页 |
·垂向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 第83-89页 |
·横向层序地层对比及特征 | 第89-93页 |
·层序地层模式 | 第93-96页 |
·准层序的划分与特征 | 第96-107页 |
·界面识别与划分方法 | 第96-98页 |
·二元结构 | 第98-102页 |
·一元结构 | 第102-106页 |
·成因与沉积作用 | 第106-107页 |
·连井剖面特征 | 第107-117页 |
·南北向剖面 | 第108-110页 |
·东西向剖面 | 第110-117页 |
第6章 沉积演化与主控因素分析 | 第117-138页 |
·细粒岩沉积演化特征 | 第117-132页 |
·“点”上单井沉积特征 | 第117-118页 |
·“线”上连井沉积特征 | 第118-123页 |
·“面”上区域沉积特征 | 第123-132页 |
·细粒岩沉积主控因素分析 | 第132-138页 |
·物源 | 第132-134页 |
·气候与水体物-化条件 | 第134-136页 |
·构造作用 | 第136页 |
·突发事件 | 第136-13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8-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附录 | 第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