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反硝化聚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制备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中文文摘第8-16页
绪论第16-26页
第一章 反硝化聚磷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反硝化聚磷特性分析第26-46页
 第一节 材料第26-28页
     ·样品第26页
     ·培养基第26-27页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27页
     ·主要仪器第27-28页
 第二节 方法第28-35页
     ·细菌的分离筛选第28-29页
     ·总磷(TP)的测定第29-31页
     ·NO_3~-的测定第31-32页
     ·NO_2~-的测定第32-33页
     ·反硝化聚磷菌的鉴定第33-34页
     ·反硝化聚磷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4页
     ·反硝化聚磷菌亚硝酸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NirK序列分析第34页
     ·菌株L7的生长及反硝化聚磷特性第34页
     ·理化因素对菌株L7生长及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影响第34-35页
 第三节 结果第35-44页
     ·细菌的分离筛选第35-37页
     ·反硝化聚磷菌的鉴定第37-39页
     ·反硝化聚磷菌16S rRNA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9-40页
     ·反硝化聚磷菌亚硝酸还原酶编码基因NirS、NirK序列分析第40-41页
     ·菌株L7的生长及反硝化特性第41-42页
     ·不同摇床转速对菌株L7生长及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影响第42页
     ·不同pH对菌株L7生长及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影响第42-43页
     ·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L7生长及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影响第43-44页
     ·不同碳源对菌株L7生长及反硝化聚磷能力的影响第44页
 第四节 讨论第44-45页
 第五节 结论第45-46页
第二章 高效聚磷菌的鉴定及其聚磷特性分析第46-62页
 第一节 材料第46页
     ·样品第46页
     ·培养基第46页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46页
     ·主要仪器第46页
 第二节 方法第46-48页
     ·TP的测定方法第46页
     ·聚磷菌的分离与筛选第46-47页
     ·聚磷菌的鉴定第47页
     ·菌株LH4的生长及聚磷特性第47-48页
     ·理化因素对菌株LH4生长及聚磷能力的影响第48页
 第三节 结果第48-59页
     ·聚磷菌分离和筛选第48-50页
     ·菌株LH4的鉴定第50-53页
     ·菌株LH4的生长及除磷特性第53-54页
     ·不同理化因素对菌株LH4的生长及聚磷能力的影响第54-59页
 第四节 讨论第59页
 第五节 结论第59-62页
第三章 无患子叶、枝、果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分析第62-70页
 第一节 材料第62-63页
     ·样品第62页
     ·主要试剂及溶液第62页
     ·主要仪器第62-63页
 第二节 方法第63-64页
     ·无患子树叶、果壳、树枝粉碎第63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灰分的测定第63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的元素分析第63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活性炭的制备、扫描电镜观察与表征第63-64页
 第三节 结果第64-67页
     ·无患子树叶、果壳、树枝粉碎第64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灰分的测定第64-65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的元素分析第65页
     ·无患子叶、枝、果壳活性炭的制备、扫描电镜观察与表征第65-67页
 第四节 讨论第67-68页
 第五节 结论第68-70页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小球的制备第70-80页
 第一节 材料第70-71页
     ·实验菌株第70页
     ·培养基第70页
     ·主要试剂第70-71页
     ·主要仪器第71页
 第二节 方法第71-72页
     ·测定方法第71页
     ·固定化小球的制备第71-72页
     ·微生物固定化条件的优化第72页
 第三节 结果第72-78页
     ·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样品第72-73页
     ·固定化微生物小球添加不同菌种类型的实验第73-74页
     ·固定化小球添加不同无患子来源活性炭实验第74-75页
     ·添加不同量的PVA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第75-76页
     ·添加不同SA的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第76-77页
     ·不同的固定化时间对氮磯去除效果的影响第77-78页
 第四节 讨论第78-79页
 第五节 结论第79-80页
第五章 结论第80-84页
附录1第84-86页
附录2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个人简历第100-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恒河猴表皮干细胞及牙髓干细胞牙向分化的研究
下一篇:双醛淀粉基树脂胶合机理与工艺的研究